□本报评论员
上周,“开放”是涌动在发展浪潮中的关键词。
11月5日,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连续6年推动各国各方共享中国大市场、深化国际合作机遇,开放的中国持续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我们要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以开放谋共享之福”……
以进博会为窗口,习近平主席多次宣示中国扩大开放和高水平开放的坚定决心,表达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中国力量的承诺。
肩负“一带一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面向未来,成都要如何以高水平开放推进高质量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将着力点放在创新引领、完善服务、共享成果上,在新时代与世界共享未来。
要坚持以创新为引领,汇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累计上传的275万件展品中新产品超70万件,举办新品首发首展首秀活动401场,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等层出不穷……第134届广交会虽已闭幕,但其所带来的“新意”对于激发科技进步和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形成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以“共建创新之路,同促合作发展”为主题,邀请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重要外宾出席,11月6日至7日在重庆举行的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不仅是成渝地区科技创新实力的展示平台,也为建设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带来更多机遇。
创新是第一动力,只有敢于创新、勇于变革,持续瞄准“未来赛道”,才能突破城市经济发展瓶颈。
要不断完善服务优环境,拓宽高水平开放的新空间。
11月1日,我国第22个自贸试验区——新疆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在前期印发的《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被重点标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也成为《方案》三大特点之一。
同一天,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核心功能区,上海陆家嘴金融城发布了优化营商环境八大体系,明确从“组织、功能、创新、开放、平台、空间、人才、保障”等方面着手,将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在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上要更为充分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就需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实现营商环境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
不论是高水平开放,还是高质量发展,其最终目的都在于实现人民幸福安康。
乘着亚运会的东风,今年1月至9月,杭州实际利用外资82.72亿美元,总量跃居全国第三,这当中在补上国际人才数量、国际交流频次等短板的同时,城市以外贸外资扩就业、惠民生的带动效应也得以增强。
通过拓宽业务渠道,进一步满足市民高品质“菜篮子”需求;关注先进医疗器械,不断革新技术水平;立足西向开放大门,与更多国内外商贸企业共商合作……在相继出访韩国和新加坡、赴香港组织系列投资推介活动后,此次进博会成都组织了736家采购商参展,一批关乎城市幸福质感的项目将变为现实。
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消费心理、需求结构的质的变化,将进一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全面升级。
越发展越开放,越开放越发展。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必将激发更强劲的发展动力、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当“走出去”密切频繁、“请进来”应者云集、“扎下根”硕果累累,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成都也定能为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和全省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别样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