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11月07日

激活“一池春水”

“圈”“链”带动下的产企共兴

新进展——进入四季度,“大”项目接踵而至,好消息不断。9月28日举行竣工仪式,11月1日举行全资子公司成立仪式,不到两年时间,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项目从“蓝图”变“实景”;10月16日,芯未半导体一期项目宣布通线投产,从开工建设到通线投产仅历时一年余,彰显快落地、快动工、快建设、快投产的“成都速度”;10月31日,锦江软件园迎来首批入园企业,此时距离园区首次亮相仅仅过去了8个月……伴随着一个个产业生态圈的形成和壮大,“圈”内项目建设不断向前突破。

新纪录——作为链主企业,通威集团成为全球光伏行业首家世界500强企业,成为继新希望集团、蜀道集团、兴城集团后的第四家成都本土世界500强企业。同样在8月,集成电路产业链企业成都奕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超10亿元B轮融资,这笔融资刷新了下半年成都企业融资纪录。在“汽车保有量跃居全国第一”的背景下,11月3日,中国一汽集团董事长、大众中国董事长同日来到成都寻求深化合作……企业发展壮大、“龙头”持续涌现,是产业链不断走向成熟的缩影。

新增长——前三季度,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14.3亿元,同比增长6.7%,经济运行逐季回升、稳步向好。这背后,是各类企业的成长壮大。前三季度,成都新登记市场主体47.8万户,净增涉税市场主体增长95.6%,税电指数连续保持在106以上;而今年以来,成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五大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6%……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在中国经济运行逐步企稳向好的大背景下,成都在产业建圈强链理念引领下,产业新的“四梁八柱”加快重构,激活“一池春水”,带来一系列效应。

引聚企业、提能产业、持续赋能——从理念到实践,从“源动力”到“发展力”,产业建圈强链,正在为城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能。

强链主重协同:产业发展的理念变革

核心提示:建圈重在协同、强链重在强企,成都以产业建圈强链理念变革产业发展方式,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现代产业体系区域带动力和发展竞争力不断增强,为实体经济筑牢坚实支撑。

10月22日,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落下帷幕,除了“雨果奖”的出炉,大会上的一场峰会,更引起了业内外的关注——

这场世界科幻大会首届产业发展峰会,是“产业”首次作为话题进入大会的讨论行列。峰会现场,21个科幻产业项目现场签约成都,总投资约80亿元。

看项目,有科幻电影、科幻公园、科幻沉浸式体验的头部公司,也有情景剧、游戏、元宇宙等消费场景,同时布局了科幻IP开发孵化项目、科幻文创基金等产业要素服务平台。

一条属于科幻产业的链条呼之欲出,而这,正是成都以“建圈强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在这一新兴领域的具体投射。

时间回到2021年12月10日,成都在第一次“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此后两年多时间,这一部署在成都迅速推进落地,成为牵动产业发展的重要理念与动力。

这背后,是对于现代经济和城市发展普遍规律的深入考量——中国城市化进入下半场,产业强不强,不仅要看一个地方企业的数量,更要看企业的质量,看这些企业在产业链条上的作用,看产业链条的活跃程度。

聚焦8个产业生态圈、28条重点产业链,进一步增强产业生态集聚力、产业链建构力、高端要素运筹力。从“三次产业”到“三驾马车”,“建圈强链”在成都全域开花结果。

强链条,重点在强链主。

链主企业的功能,在于能够串起产业链发展上下游,成为业界标杆,起到引领带动作用。

纵观全国,大疆无人机打造的商业无人机产业链,比亚迪打造的电动车全产业链,阿里巴巴布局的电商全产业链,皆成为所在城市的产业引擎。

目前,成都已公布9条重点产业链40家链主,在各自行业均形成了自己的“打法”和影响力。其中涉及工业互联网、新型显示、轨道交通等重要的新兴领域。

例如京东方,在成都,京东方拥有的中国首条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成为推动数实融合场景应用载体。

依托成都、绵阳、重庆三地的柔性AMOLED生产线,京东方在西南地区打造了中国首个柔性OLED产业集群,形成了“千亿级产业集群+亿级出货量”双引擎驱动格局。

建“圈”,更在协同。

产业的集群,使得“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生态圈”成为可能。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业务关系,一家企业原来全国飞,一个事项沟通往往耗时月余,入驻航空产业园之后,同样的事项沟通,只需要一个小时,因为链条上的企业园区里都有。”

配套之外,更有制度创新。例如,成都高新区与郫都区共同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通过高新区“产业+政策”、郫都区“土地+配套”,联手打造了64.2平方公里电子信息产业合作共建区。

东材科技,国内绝缘、光学膜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是京东方等电子信息产业链主企业的上游企业。正是受益于“高郫合作”,东材科技厂房建设、招工在郫都区,同时又享受了成都高新区的政策。

“区域协同推进产业‘建圈强链’的良好机制,解决了企业用地难、用人难的问题,也给予了企业真正的实惠。”东材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

推动制造业夯基强本、服务业企稳回升、都市现代农业提档升级、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当产业集群逐渐成势,在圈层上实现更专业化的分工和结构高强度的转化,进而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现代产业体系区域带动力和发展竞争力得以提升,也为实体经济筑牢坚实支撑。

强产业兴企业: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

核心提示:精农业、强制造、促消费……产业建圈强链带来产业的崛起,三次产业持续增长。得益于产业建圈强链,成都大企业顶天立地,世界500强增至4家;小企业铺天盖地,前三季度,新登记市场主体47.8万户。建一个“圈”、强一条“链”,持续激活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11月1日,空客在成都举行其全资子公司成立仪式——欧航(成都)航空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正式亮相。这是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项目迎来的又一个里程碑,为项目的投用运营做好了准备。

作为双流推动高端航空制造业和现代航空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链主”,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项目投运后将实现飞机重量90%以上的回收,并通过全球二手航材交易市场实现再次利用,预计到2030年带动实现产值超400亿元。双流航空经济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该项目为引领,双流将聚集更多上下游关联产业助力航空产业建圈强链,并发挥空客项目链主效应,不断延伸产业服务链。”

支持链主企业四链融合发展、支持创新型企业集群式发展、发挥科创平台强链聚链功能……通过实施产业建圈强链,成都重构新形势下产业发展新的“四梁八柱”。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成都第一产业增加值496.4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4880.9亿元,增长4.0%;第三产业增加值10737.0亿元,增长8.3%。

精农业。通过加强产业链上游科研服务、注重产业链中游专业服务、提升产业链下游社会化服务,崇州市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起“种业+园区+科研+加工+市场”的产业发展格局——去年,全市培育粮油产品及衍生产品的企业品牌32个,涵盖隆兴大米、崇州枇杷茶、崇州蜂蜜、崇耕匠造和崇州非遗5大类产品,培育年产值过亿元企业6家。

强制造。通威太阳能(组件)金堂基地投产、捷普集团研发中心项目落户、芯未半导体一期项目通线投产……一系列制造业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推动成都“制造强市”建设蹄疾步稳。前三季度,成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其中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万亿级产业集群持续壮大,分别增长7.1%和11.5%。

促消费。在金牛区,政企招商引资工作专班通过“招引+培育+服务”模式,吸引近500家市场主体入驻;10月26日,成都市文创业(数字文创)建圈强链招商引智推介会在深圳举行,21个文创类产业项目签约落地成都……持续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推动新消费产业建圈强链提质升级。前三季度,成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68.2亿元,同比增长10.7%。

产业建圈强链所带来的,不只是产业的崛起,还有企业的腾飞。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成都企业新上规219家、上市过会13家、上云1.8万家、上榜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288家。

8月2日,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公布,通威集团有限公司以319.444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榜单第476位,成为全球光伏行业首家世界500强企业。至此,成都本土世界500强企业,三年内增至4家。

通威集团是成都光伏产业的“链主”企业,既是产业建圈强链的建设者,也是受益者。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企业的发展动力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成都在推进产业建圈强链的过程中,对重点项目的保障和支持,并使企业在本地形成聚集发展的良性协作关系。”

一个个项目的落地建设、一条条产业的不断壮大、一家家企业的发展成长……建一个“圈”、强一条“链”,不仅引领城市重新审视过去、构建现在的产业布局发展,持续激活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描绘出城市发展的崭新未来。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马玉宝 刘金陈

制图 申娟子

--> 2023-11-07 马玉宝 刘金陈 激活“一池春水” 1 1 成都日报 c122953.html 1 “圈”“链”带动下的产企共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