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田向文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这次苏轼被贬到了岭南之地惠州。
惠州别名鹅城,是广东省辖地级市,东江中下游的中心城市,这是现在。而在宋朝苏东坡那个时代,惠州还是一片蛮荒之地,如果是一个好地方,苏东坡也不会被贬到那里。
被贬是古代处理官员的一种罪方式,是历史上屡见不鲜的现象。有些文人因为言辞过激、攻击当权者或者犯下罪行而被贬谪,也有些文人因为政治斗争、官场尔虞我诈而遭殃。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文人被贬都是件让人唏嘘不已的事情。被贬之地自然是那些落后的地方,是让人吃苦受罪的地狱(不是地狱,也是环境极差之地),而不是享清福的天堂,但苏东坡硬是把被贬的苦难日子活出了天堂般的诗意。
苏轼被贬到惠州,一路走来是蛮辛苦的,是受了老罪的。那天正走在苍州与梧州之间的一条官道上,说是官道,却是泥泞不堪很不好走,不像现在的国道省道,就连乡村道也是可以跑小汽车的。苏轼走得是一身汗水一身泥水,疲惫不堪,就在道边的一个汤饼摊坐下歇息。
说来也是巧了,苏轼刚坐下歇息,官道上就走来几个人。在这荒无人迹鸟不拉屎的地方,这就是巧事,然而更巧的是这是特别惊喜的巧上加巧的巧事。为何?待那几个人走近,苏轼一看来人中有自己日思夜想的弟弟苏辙。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却有意外时。意外相逢,兄弟二人是泪眼婆娑,苏轼牵着苏辙的手,苏辙牵着苏轼的手,重新在一张桌子边坐下,互诉挂念之情。
苏轼苏辙二人也不是坐在桌子边只是闲话,人是铁饭是钢,自然是要补充能量吃点东西的。吃什么?在汤饼摊肯定是吃汤饼。汤饼是很常见的一种食物,南北方皆有,只是吃法不同罢了。读者要问,汤饼到底是何种食物?汤饼就是面条。于是他们二人就各要了一碗汤饼,边吃边闲话。
一碗汤饼也没有多少,苏轼很快就吃完了。我猜想苏轼吃汤饼虽不是狼吞虎咽,大概也是三下五除二就吃完的,文人吃饭还是要注意一下吃相的嘛,毕竟狼吞虎咽有损文人形象。苏轼吃完后,抬头一看苏辙那碗没有吃过,就说:“弟弟,你为什么不吃呢?是要慢慢地品尝吗?”苏辙说:“哥哥,我吃不下,这没有眉州的汤饼好吃。”
苏辙说的没错,惠州的汤饼的确没有眉州的好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的饮食习惯是有记忆的,就是眉州的汤饼也只有苏母做的味道更好。这个道理苏轼怎么会不知道呢!
后来,苏轼苏辙共吃汤饼一事让秦观知道了,秦观就评价说:东坡先生吃面,就好比喝酒,只管喝,不管味道如何。
莫听穿林打叶声。吃面事小,性情使然,苏轼的幽默、乐观、开朗、豁达、洒脱尽显。
苏轼一生乐观旷达,虽历经无数坎坷、困顿,始终以笑貌面对人生!其胸襟之豁达——顺其自然,可谓千载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