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青羊区、郫都区、都江堰市启动共建古蜀文明传承创新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会上,《古蜀文明传承创新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发布,示范区的9个重点文旅项目在现场集中签约,签约金额130亿元。
串联打造天府文化精品旅游带
据活动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青羊区、郫都区、都江堰市三地同属成都西部,联合申报将串联打造天府文化精品旅游带,有利成都平原古蜀文明的传承发扬。三地文旅资源富集,拥有金沙遗址、都江堰等多个天府文化代表。“本次合作将提升示范区文旅经济消费新活力,加快产业‘强链’‘补链’,持续擦亮成都文旅名片。未来,示范区还将不断优化全域产业功能布局,提升文旅品牌对外显示度,探索‘文旅+数字’、夯实‘文旅+文创’、推动‘文旅+体育’等新场景,推动示范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该负责人表示。
“4+1”世界遗产体系全国领先
根据规划,示范区面积1712平方公里,人口305.7万人,位于成都历史文化景观轴线上,呈现出城市、乡村、山地和深丘的连续人文景观和多重城镇空间。示范区“4+1”世界遗产体系全国领先,拥有以古蜀文化、治水文化、红色文化、道源文化为主,天府文化、农耕文化、水乡文化、林盘文化、蜀绣文化、盆景文化、集镇文化和蜀道八大文化为辅的文化谱系;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现代艺术类文化资源46万余个;以古蜀文明为核心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项。
构建“一廊一脉、四区多点”
据了解,目前示范区已明确了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加快推动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一廊一脉、四区多点”产业空间布局。依托四大核心区(文创产业融合发展区、农旅融合产业片区、数字内容产业片区、文旅康养融合发展区)打造青羊—天府文化会客厅、郫都—融合创新体验地、都江堰—文化旅游集散地的文旅融合发展定位,形成功能各异、协调互补的区域发展格局。
示范区计划实施多项举措,具体包括协同推进基础设施、旅游开发、产业布局、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重点引导古镇旅游等5大传统业态持续升级、提质增效;加快影视旅游等7大优势业态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工业旅游等8大多产融合业态创新发展;重点建设古蜀文明引领工程、核心载体建设工程、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工程等11个系统工程。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袁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