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7日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前10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4.32万亿元,累计增速由前三季度同比微降0.2%转为增长0.03%;其中,10月当月,进出口3.54万亿元,月度增速由6月起连续4个月同比下降转为增长0.9%。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当前,我国外贸领域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带动10月当月进出口同比增长。根据中国海关贸易景气统计调查,对未来进口、出口表示乐观的企业占比提升,我国外贸向好发展态势进一步显现。
具体来看,前10个月,我国外贸出口19.55万亿元,同比增长0.4%,其中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近6成;而随着需求提振,同期我国外贸进口14.77万亿元,降幅收窄至0.5%。受主要能矿产品进口量继续增加以及部分农产品、消费品进口增速明显拉动,10月份进口同比增长6.4%,增速比9月份加快7.3个百分点。
作为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方式,前10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比重提升:进出口22.26万亿元,同比增长1.8%,占我国外贸总值的64.9%,比去年同期提升1.1个百分点。
在贸易主体方面,民营企业进出口明显好于整体。前10个月,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52.6万家,同比增加8.7%;进出口18.24万亿元,增长6.2%,占我国进出口比重提升至53.1%,继续保持我国外贸第一大经营主体地位。
在国际市场方面,我国自欧盟、美国等传统市场进口增长。前10个月,我国对欧盟、美国和日本进出口分别下降1.6%、下降7.6%和下降6.5%。其中,自欧盟和美国进口分别增长5.1%和0.2%。
与此同时,我国贸易市场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前10个月,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15.96万亿元,同比增长3.2%,占我国外贸规模的比重为46.5%。其中,对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进出口增长0.9%,对中东欧国家进出口增长2.7%,对中亚五国进出口增长34.8%。文图据新华社
新闻解读
承压前行的中国外贸再次展现“韧实力”
海关总署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前10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累计增速和10月月度增速双双转正,其中,累计增速由前8个月和前三季度的同比分别微降0.1%、0.2%转为增长0.03%,而10月当月同比增长0.9%,扭转了此前单月增速“四连降”,月度进出口向好态势更加巩固。
透过最新数据可以看到,三方面增长动能为外贸回升提供了重要支撑。首先,从外贸结构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向好,推动进口需求扩大。前10个月,外贸进口14.77万亿元,降幅收窄至0.5%,其中受部分农产品、消费品进口增速明显拉动,10月份进口增速由负转正,比9月份提升7.3个百分点至同比增长6.4%。
其次,从区域结构看,东北地区悄然“逆袭”。前10个月,东北三省合计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万亿元,增速高于全国整体水平,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在区域整体中的占比提升1.4个百分点,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表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成效。
再次,从市场潜力看,我国持续扩大与新兴市场的贸易规模,区域合作紧密、贸易多元共进的国际市场布局继续优化。前10个月,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15.96万亿元,同比增长3.2%,占我国外贸规模的比重为46.5%。其中,对东盟、中东欧国家和中亚五国进出口分别增长0.9%、2.7%和34.8%,有效弥补了传统市场需求不足带来的影响。
眼下西方圣诞季临近,外贸进入年底旺季,不少公司已做好准备。比如,记者近日来到位于新疆的喀什综合保税区采访,在中顺电子商务(新疆)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将一箱箱节日用品装车,这些货物将被运往伊尔克什坦口岸通关,如果沿途口岸不拥堵,3天后即可出现在吉尔吉斯斯坦的货架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杨光普认为,外贸领域这些积极向好的变化离不开广大外贸主体的坚守和创新,离不开稳外贸政策的落地显效,也展现出中国外贸的韧性与活力。
当前全球贸易持续处于疲弱态势,基于对增长困境和挑战的担忧,世贸组织近期将2023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增速从此前预测的1.7%下调至0.8%。在此背景下,展望我国外贸走势,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随着我国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稳外贸各项务实举措效用持续发挥,进出口运行态势将更加稳健、质量效益将进一步提升,促稳提质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