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11月09日

与传统和未来在一起的中国图画书

盐道街小学二年级三班的同学们在田间阅读

秋意正浓,盐道街小学二年级三班的同学们走出校园,来到金色的稻田间研学,感受秋天的高光时刻。休息的时候,同学们坐在田野里,捧起了一本本图画书,和徐徐微风、逐梦的稻草人,一起阅读起来。《团圆》《小石狮》《安的种子》《我画的宇宙》《荷花镇的早市》《你看见喜鹊了吗?》……这些中国原创图画书,静静地陪伴和守护着一代又一代孩子。

阅读是青少年成长时期最重要的滋养,所谓“读什么书,成什么人”,阅读品质的高低、阅读内容的优劣直接影响青少年精神世界成长的丰厚度。本世纪初,现代意义的中国原创图画书开始起步,“短短二十余年,中国图画书从弱到强,从引进到原创,从原创到输出,已成为中国童书的一股重要力量。”资深童书出版人海飞说。

11月17日至19日,2023上海国际童书展将盛大开幕,童书展这十年,更是中外童书行业和读者繁荣发展的10年。那么,近年来逐渐兴起的原创图画书呈现出怎样的艺术追求和发展趋势?原创图画书要跻身世界一流图画书行列,如何探寻突破的方向和路径?

“中国的图画书要走向星辰大海,永远不能离开中国文化艺术的沃土和深厚传统。我相信,只要创作者将创作的根基,深深扎在中国的大地上、扎在中国的传统中,让作品由内而外散发出独有的审美意趣,中国原创图画书的道路会越来越宽广。”海飞表示。

望得见山水

记得住乡愁

图画书,又称为“绘本”,是以一系列图画为主,辅以少量文字来传播信息,或者讲故事的书籍。1902年,“欧美图画故事书的开山之作”《比得兔》绘本首次出版,这只勇敢可爱的小兔子已经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图画书创作研究中心主任陈晖教授表示,图画书在中国虽有逾百年历史,但直到2000年左右引进了一批经典外国图画书后,现代意义上的图画书才逐渐流行开来。

插画师、图画书作者含含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后,一直在从事图画书的创作,至今已出版了《夏夜音乐会》《我画的宇宙》等四本原创图画书。她坦言网络媒介的便捷,中国当代图画书创作者和读者的眼界与世界几乎同步。身处中国原创图画书蓬勃发展的浪潮,她一直在观摩、学习中国优秀原创图画书的艺术风格。“从一个图画创作者的角度,回顾中国原创图画书的发展历程,我发现,从一开始,中国图画书的图画视觉就呈现出独特的东方美学特点和气韵。”含含将之概括为“天人合一”的意境、“气韵生动”的笔法和“传承创新”的形式。比如她的《夏夜音乐会》,画的是童年故乡的居所,时代变迁、世事更迭,这个充满着邻里温暖气氛的地方,始终是内心宁静的港湾和精神的“家园”。

中国的原创图画书,有一批创作者“澄怀味象”,用中国人独特的情感体悟和审美意趣,去表现身处其中的家园,去描绘心中“生气灵动”的“山水”,以及“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含含说,《荷花镇的早市》被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誉为“中国绘本的优美开端”,作者周翔用的是一个小男孩的视角:小舟驶进了水镇中央,小镇的景致渐渐清晰,早市热闹起来,岸边人流涌动。虽然画中人群熙攘,却一点也不喧闹和张扬,简短的文字多为对话,表现出的是温暖美好的人情。在彭懿著、九儿绘的《妖怪山》中,九儿用清新明亮的水彩画出细密藤蔓缠绕的“妖怪山”,这个隐秘之地,是童年的精神寓所,是孩子乐享的“自然”。在《月光下的孩子》中,刘洵用诗意的图画,表现了当代中国人在城市化迁徙巨变中对故乡的精神依恋。“从徐鲁著、朱成梁绘的《爷爷的打火匣》,王早早著、黄丽绘的《安的种子》,曹文轩著、朱成梁绘的《大风》,于大武的《一条大河》,到熊亮的《和风一起散步》,再到徐萃、姬炤华合作的《两个天才》,巍捷著、李小光绘的《夏天的故事》,弯弯的《回乡下》,西雨客的《爬树》,李星明的《水獭先生的婚礼》等,这些近年涌现的优秀中国原创图画书中,山川、流水、屋舍、石头、草木皆有呼吸,充满着生命的气息。沉浸其中,我们能感受到,画笔下广阔的‘自然’中,一个个悠然自得的灵魂。”含含如数家珍。

含含还以自己欣赏的图画书创作者郁蓉举例,剪纸的运用已经成为其标志性风格。她的图画以熠熠生辉的民间艺术剪纸为主,背景再辅以铅笔、淡彩的综合技法,拼贴的视觉语言有着丰富的层次和质感,传统与现代兼具,传承与创新融合。在《你看见喜鹊了吗?》(戴芸/文)中,郁蓉对用剪纸来造型越来越流畅和自由,用色彩明丽的画面把《清明上河图》呈递到小读者面前。封面中的喜鹊,既是孩童在汴河边一路寻找的一只鸟儿,也是每个人内心深处对待人生幸福的注解。翻开这本书,像读古画一样,风琴折页徐徐拉开,小读者能一寸寸品读古画,一点点体味历史。

努力讲好自己的故事

进入21世纪,我国的童书发展迎来了“黄金十年”,资深童书出版人海飞表示,当前全国580多家出版社中有550多家出版童书。中国已成为一个年出版4万多种、品种世界第一,年总印数8亿多册,拥有3.67亿未成年人读者,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有着友好出版交往的童书出版大国。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图画书创作研究中心主任陈晖教授表示,“中国孩子的童年需要阅读多样文化的图画书,更需要阅读中国自己的图画书,以中国文化滋养童年、陪伴成长。”在陈晖看来,一批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风貌的经典原创图画书,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艺术传统方面具有独特价值和突出优势。中心与童趣出版研究院发布的“原创图画书排行榜”已持续8年,2022年度榜单作品,行业专家从全国39家出版社、31个出版品牌征集的近300种原创图画书中,评选出《一双大鞋》《你看见喜鹊了吗?》《哐当,哐当,过中秋》《鸡同鸭讲》《噔噔噔》《我画的宇宙》《99颗红豆去旅行》《中国》《糟了!我忘了关水龙头》《大运河送来爷爷的车》10部作品。

陈晖介绍,这一批作品极具中国韵味,比如《大运河送来爷爷的车》(作者:王京文/文,李小光/图),这趟身临其境的纸上运河之旅中,质朴黑白素描里,传递祖孙情感的红色自行车跃然纸上,随着河水的连绵流动,两岸烟火气,千年运河的声与色,淳朴百姓的信任与互助,展现出真实动人的当代中国社会风貌。以情为墨的《中国》(作者:于大武),书中如卷轴般渐次展开广阔壮丽的山河风光,形神兼备的画面加上细腻铺陈,成就了盛大气象,以赤忱动人的情感力量为小读者打好精神底色。《一双大鞋》(作者:薛涛/文,朱成梁/图),辽阔的东北雪乡风光扑面而来,讲述小主人公去长白山腹地的荒地屯看望姑父的经历。姑父做的大鞋为什么会没有尺码,这一悬念推动故事发展。“没有尺码不要紧,只要鞋子够大,就能装下所有的脚。”这既是大鞋的秘密,也引导小读者领悟自律节制、顺应自然的人生智慧。

针对中国原创图画书的评价标准,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毕海表示,原创图画书的“中国性”和“民族性”,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图画书理论话语体系的重点。陈晖也强调,既要把握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又要关注中国故事与中国元素的表达方式。在向世界各国的孩子讲述中国故事时,要避免将其概念化、简单化及表面化,避免集中指向民俗风情,流于固化的中国符号,要以图画书的话语方式表达中国文化,让图画书中的中国元素、中国风格与时俱进。

这一观点,《哐当,哐当,过中秋》的作者周翔非常认同。他说,对童年本身的关注、对童心的关注,于创作者而言是可以穿越时空的。“我平常基本不太看图画书,担心被浓缩性、巧思性极强的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导致创作陷入套路或模仿。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观察生活,以及思考如何将间接的生活和直接的构思连接在一起。比如《哐当,哐当,过中秋》,源自我在中秋节时乘坐有轨电车的经历,沿途是美丽的风景,但令我印象尤其深刻的,还是一个趴在窗口向外张望的小女孩。她一路都不回头,贪婪地看着电车经过田野、跨过河流,我觉得这应该是个好故事,就把场景搬到我的创作里,又结合穿越世界名画这一线索,把两条线并列起来。如果家长懂得一些美术知识,可以将导读中的内容迁移,对孩子进行美育的引导,阅读的丰富性更强了;如果不懂,没有导读,孩子在自己眼中和幻想的世界里穿梭在城市间,也是走进了某种风景,构成了一个独立的故事。”

作为最早开始创作原创图画书的作者之一,周翔代表作有《荷花镇的早市》《一园青菜成了精》《耗子大爷在家吗?》,作品多次荣获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上海国际童书展“金风车”最佳童书奖等多项大奖。对原创图画书的发展他充满期待,“我们努力讲好自己的故事就够了。我们有意愿,充满了元气,并且在积极地往上走,无论创作者的体量、热情还是大环境,都让人信心十足,好书会越来越多。”

--> 2023-11-09 1 1 成都日报 c123105.html 1 与传统和未来在一起的中国图画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