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新中国成立之后,四川粮食产量一直保持全国领先,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一极。
进入新时代,“天府粮仓”续写了新的传奇。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作为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核心区的成都,将通过3年努力,提升建设“一带十五园百片”——1个十万亩粮油产业带、15个十万亩粮油产业园区、107个万亩粮经复合产业片(园)区。
未来的“一带十五园百片”,是成都“藏粮于地”、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的主战场,是中国农业现代化、智能化和职业化的新高地,同时也将为“中国饭碗”装进更高质量的成都粮,创造中国农业发展的成都新纪录。
作为中国乡村旅游的发源地和全国最早乡村振兴产业模式的探索地,成都紧跟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创新乡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的脚步从未停止,各种乡村集体经济创新模式在成都的乡村画卷上遍地开花。
曾经是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的简阳市连山村,在短短两三年时间里,通过创新的集体经济“返租倒包”模式,成为桃李连山的“中国桃花源”项目核心村和西南地区首个“全国乡村振兴观察点”。
10年前还是“相对贫困村”的成都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受益于崇州首创的“农业共营制”,逆袭为超级网红村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遍布成都近郊远乡古老的川西林盘,则焕新为世界级的农业农村发展资源。
成都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林盘的地标建筑“竹里”,2018年作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代表,登上了第16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
除了各类明星村,成都还探索出了一套“川西林盘GEP核算系统”,为林盘生态环境“明码标价”,可用于融资、发债和碳汇交易,真正激发出乡村发展的内生力。
在新时代,成都所探索的乡村振兴道路,是一条具有成都特色和示范效应的农业现代化之路,也是一条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大美之路,必将推动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为粮安国稳的中坚力量,贡献出一个超大城市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繁荣的“成都方案”。文图均据《瞭望东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