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
今年7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欢迎宴会的致辞中指出:“成都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幸福感的城市之一。欢迎大家到成都街头走走看看,体验并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当前,成都上下正在全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承载使命、不负厚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力投入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实践,充分展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的万千气象,努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未来的华美篇章。读懂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的万千气象,就是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时代价值、读懂城市在大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功能定位、读懂地方城市生动实践在推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示出来的丰富成果。
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
党的二十大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和重大原则,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深刻总结我国和世界不同国家现代化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回答了中国作为人口规模巨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现代化的目标、道路、原则、方向、路径、方法、重点和着力点、本质要求、世界意义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实现了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
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时代价值,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就必须读懂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蕴含其间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就必须读懂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出的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的中国方案;就必须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正在创造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就必须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指南。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的地方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
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是现代化发展成果的重要载体,是人民安居乐业、安享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一定意义上说,没有中国城市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在大力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中国城市理当发挥出更加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更好坚实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价值理念,更好担负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时代使命。
早在2015年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完整阐述了新时代做好我国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强调必须充分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城市发展的积极性。
在今天我们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新的历史方位中,各城市要牢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指示重要精神,进一步紧扣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范式为归旨,在改革创新的新实践中,既要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各国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更好地体现各国城市现代化合乎发展规律的共同特征;又要基于我国现代化城市发展的中国特色、地域特点、文化特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办好自己的事情做起,充分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认识和把握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本质,顺应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趋势,在新的文明进程中找准城市定位、丰富城市内涵、精细城市规划、提升城市能级、拓展城市功能、强化城市治理,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新目标,为实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创造人民的高品质生活,构建高效能的社会治理,书写出更为生动、更为精彩、更富实效的中国城市故事。
讲好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的生动叙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我们要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致广大而尽精微’”,勉励奋进者既要胸怀远大理想,更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
成都,自古以来,尽显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资源富集、地理优越。新时代,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以快速的经济社会发展、集成的科技创新、厚实的基础设施建设、美丽的生态环境、闲适的人居文化等走在城市发展的前列。2021年11月,国家统计局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显示,中国超大特大城市“俱乐部”再次扩容,成都以1334万人的城区人口跻身超大城市行列。成都作为新的超大城市,大就要大的样子,大就要大的气派和品格,大就要大的万千气象。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的精彩篇章也要呵护其大,力在细微之处。成都的万千气象要体现在整个城市的创新创业活力之中,要始终以创新为引领,让成都成为各类创新要素涌动的汇聚地;成都的万千气象要体现在整个城市的文化包容与开放胸襟之中,要厚植区位发展优势,让成都成为内陆开放发展的新高地;成都的万千气象要体现在整个城市的美好和谐生态宜居之中,要凸显人居环境特色,让成都成为生态友好社会祥和的安乐园;成都的万千气象要体现在整个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有效服务之中,要塑造社会治理样板,让成都成为风清气正崇尚实干的理想城。
成都大运会的成功举办展示了成都“国际范、中国风、巴蜀韵”,彰显了成都包容、乐观、开放的城市底蕴,给这座正逐渐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增添了新引擎。展望未来,成都要继续在激发创新活力、推进宜居宜业、广纳四方人才、提升城市品位、厚实智慧治理上更进一步,在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建设新路径上率先突破,让每个来到这里的人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美好意境中时刻品味新时代成都的万千气象。
【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