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11月22日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

陈仲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在京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其最重要成果便是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七个着力”中放在首位的便是“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中华文化滋养中华文明、中华文明引领中华文化,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有助于帮助我们进一步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了中华文明以怎样的现代力量。

中国共产党领导为弘扬中华文明提供了强大的组织力量

让中华文明“活起来”

如果说,单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组织的力量是强大的,那么,由强大组织推动的工程则是可持续的。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弘扬。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是中华文明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毛泽东早就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为此,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通过建设国家文物资源大数据库、建立健全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资产管理制度、重视考古工作以“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统筹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等系列措施,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中华文明“活”在当下、再创辉煌。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在进行自身建设中彰显中华文明。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再到统揽“四个伟大”,从“从严治党”到“全面从严治党”再到统筹推进“四个全面”,从跳出“历史周期律陷阱”的第一个答案到跳出“历史周期律陷阱”的第二个答案,中国共产党对于自身建设日益走向自觉化、科学化和制度化。从总体看,无论是“自我革命”牢记“三个务必”,还是始终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坚定和清醒等新论断、新实践,不但与“自强不息”“吾日三省吾身”等中华文明之精髓完全相吻合,而且上升到超大组织层面的自我革命,在实现超越和创新的同时,延续并升华了中华文明。

中国共产党领导为弘扬中华文明提供了强大的实践力量

让中华文明“动起来”

中华文明不仅仅是停留在博物馆、图书馆、书本等“静物态”之中,而且更重要地体现在人们日用不觉之的“活生命”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本质要求至少激活了中华文明所蕴含的为人观、处世观、自然观。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中国式现代化激活了中华文明之中的“修身”为人观。中华文明历来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放在首位,就是强调每个人都必须重视“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止于至善,是中华民族始终不变的人格追求”。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不仅是物质生活共同富裕,而且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物质富足、精神富有“两条腿”齐头并进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中国式现代化不但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产品以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而且要不断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改造人们的主观世界。因此,中国式现代化不但丰富了“修身”的内涵,而且拓展了“修身”的实现路径。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激活了中华文明之中的“和合”处世观。中国古人历来主张讲信修睦而又亲仁善邻、睦邻友好而又守望相助,充分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和合”性质。中国式现代化既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也不走国强必霸的“歪路”,而是始终坚定站在历史正确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的一条全新之路。和平发展道路不仅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内容,而且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基本内容。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化遭遇逆流、局部战争冲突此起彼伏、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大背景下,“要对话不要对抗、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和合”中国智慧才是最佳应对方案。可以说,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激活、赋能、创新中华“和合”文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激活了中华文明之中的“天人合一”自然观。中国自古以来就倡导“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等观念凝聚着中国先人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与思考,形成了“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良好生态文化传统,这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特色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不但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而且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不但坚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而且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等等,这诸多新论断不仅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发展与创新,更是为中华文明自然观注入了发展新动能。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弘扬中华文明注入了精神力量

让中华文明“新起来”

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看,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中华文明不但精神相通,而且可以实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同频共振。

一方面,伟大建党精神反哺中华文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建党初期将马克思主义精华与“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等中华文明精髓有机融合的结晶,或者说,中华文明在建党初期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看,伟大建党精神不仅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红色基因,而且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传承与弘扬中,发扬光大了中华文明。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彰显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中华文明特质。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哺育下,在不同的时空形成了特有的中国共产党精神,从红船精神到井冈山精神,从长征精神到西柏坡精神,从抗美援朝精神到雷锋精神,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从抗震救灾精神到脱贫攻坚精神等等,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可以说,这一精神谱系是盛开在中国大地上永不凋谢的“红色之花”,并结出了独特风味的“红色之果”。这世所罕见的“中国红”不仅照亮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而且映射并滋养了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中华文明。

中国共产党坚持“第二个结合”为弘扬中华文明注入了理论力量

让中华文明“强起来”

中国共产党不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且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简称“第二个结合”)。“第二个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强联合、相互成就。

一方面,“根脉”因“魂脉”而强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魂无根而空,根无魂则盲。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新成果不断向“根脉”注入新鲜血液,使中华文明之根长得更粗、根系更发达并插得更深,让植于其中的中国式现代化之树开出更多绚丽之花、结出更多累累硕果。

另一方面,“第二个结合”铸就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文化形态。历史表明,如果不同的思想文化进行碰撞,就会产生新理论。“第二个结合”的过程不仅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过程,而且是中华文明融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成果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文化形态不但可以增强我们的“四个自信”,而且可以增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话语自信,更可以增强我们的历史自信和中华文明自信。

如果说,组织力量和实践力量侧重于物质性力量,那么,精神力量和理论力量则侧重于精神性力量。物质上的两种力量让中华文明“活起来”“动起来”,精神上的两种力量让中华文明“新起来”“强起来”。两种物质性力量之间、两种精神性力量之间以及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激荡,持续不断地赋予中华文明以强大的现代力量!

(作者: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教授,法学博士)

--> 2023-11-22 1 1 成都日报 c123804.html 1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