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11月27日

村集体经济翻了15倍,品牌打响了

“大屋檐”下藏着“致富经”

金城社区先后建成蜀中糖门等集体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昨日的成都阳光灿烂,龙门山空气格外通透。位于彭州市桂花镇金城社区的民宿小石记·山宿又满了,标志性的大屋檐下,三三两两的游客跟当地村民一起喝茶、聊天,享受周末的惬意时光。

小石记·山宿是由金城社区集体出资打造的共享民宿之一。在这里,一栋栋造型不同、功能各异的川西民居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戴”着大屋檐。游客和村民“同住屋檐下”,其乐融融的情景,不仅让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还推动村集体资产从原有的100万元增加到1500万元,打响了集体经济品牌。

“民宿+”共享经济:

一楼农房 二楼民宿

村民和游客“同住屋檐下”

“去共享菜地帮我摘一点白菜回来!”游客张女士叫她的儿子去摘菜,而她正在金城社区的共享厨房里忙活着,准备制作一桌原生态“大餐”。

张女士专门从都江堰市到桂花镇金城社区游玩。“我们听说这里打造有亲子主题的聚落,就想带着孩子来体验一下。”张女士告诉记者,他们在小石记·山宿订了两间房,可以免费使用共享厨房,到共享菜地里自由采摘蔬菜。

小石记·山宿是由四户村民的闲置房屋改造而成,改造后一楼房屋用于村民居住,二楼作为共享民宿对外开放。金城社区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共享民宿的建立不仅能够盘活现有闲置资源,同时能够增加村民的收入,让村民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除了小石记·山宿,小石记·林宿、柒村·溪驻等都是通过活化资源改造而成的精品民宿。金城社区居民张燕在小石记·林宿找了份工作,主要负责保洁和接待工作。“民宿离家近,步行七八分钟就能到达,下班后可以回家做农活,也能照顾家里年迈的老人,一个月下来还可以增加三四千元的收入。”张燕告诉记者,“现在不仅腰包鼓了,也明显感受到了村里的变化,村里多了很多漂亮的建筑,环境也越来越好。”

“和普通民宿只能提供一个住所不同,跟村民‘共享’的民宿更能融入当地的生活,更能体验当地的生活气息。”张女士告诉记者,这就是向往的生活!

“三没村”到“三美村”的蝶变:

盘活农村闲置资产

增加村民和村集体收入

金城社区由原小石村、庙坪村、涌华村合并而成。原先村里没有主导经济,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那个时候,村子是彭州市的经济薄弱村,也是‘没奔头、没主心骨、没路子’的‘三没村’。”金城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岳付飞回忆道。因此,为了改变社区落后的发展现状,金城社区开始探索社区治理和发展的新路径。

集体经济要发展壮大,摸清资源是第一步。2008年以后,村子里的年轻人和中年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一家两层楼四室或五室的房子,只剩下一到两位老人居住,空间也开始空闲了。如何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岳付飞有了依托山水资源禀赋发展民宿、以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的想法。他辗转请来从哈佛大学毕业的青年设计师李烨,用“同在屋檐下”的理念,增强空间与情感的连接;同时采用“共享经济”发展民宿,“就是由村集体出面,租下村民的房子,统一打造成民宿空间,交由第三方来运营,占股比例为集体经济组织40%、村民30%、运营公司30%。”岳付飞说,这样既能盘活村上的闲置资源,又能让村集体和村民都增收。

2019年至今,金城社区先后建成了乡味坊、蜀中糖门、共享民宿、共享菜园、共享厨房等集体产业,村集体资产从原有的100万元增加到1500万元,增长近15倍。

如今,金城社区已成功创建四川省“四好村”、成都市级“三美示范村”、成都市百佳示范社区、成都市百佳示范小区,成了远近闻名的“心中有思路、兜里有资源、手上有产业”的“三有”示范社区,成功探索出了接地气、可复制的治理新模式。

刘康琪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陈泳

彭州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 2023-11-27 陈泳 村集体经济翻了15倍,品牌打响了 1 1 成都日报 c124019.html 1 “大屋檐”下藏着“致富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