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城市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观最重要的举措之一。
我市在社区发展治理中,大力提升社区生活服务,打造了一大批有示范价值的社区生活服务新载体,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生活需求。
在金牛区,以区委“1520”总体思路为指导,一大批社区生活服务载体全新呈现,诸如金泉街道便民通社区生活服务馆,该馆将15分钟社区生活圈缩减为5分钟生活圈,丰富场景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匠人里特色文化街区,探索街区商居共治,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光荣历史的跃进社区,继续传承光荣历史,打造新时代会客厅……
社区生活服务新空间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居民们对社区服务的认同感、归属感,推进金牛“安居乐业首善城区”建设迈向新阶段。
点位1 便民通社区生活服务馆
特点——丰富场景,推进共建共治共享
水泥风混搭装修、流行的露营矮椅、代表热情满溢的橙色外观让路人纷纷侧目……今年9月,金泉街道便民通社区生活服务馆开业试运营。
服务馆是以党建引领模式创新,集商超零售、家政服务、就医服务、党建、社保服务等十来项服务为一体的便民综合馆。在这里,居民的“体验感”被摆在第一重要的位置。
与一般便利店不同的是,服务馆把占地面积近三分之一的区域设置为休息区,加上外延区域,再配上舒适度极高的桌椅,高颜值的服务馆可充分满足居民休息、聚会甚至小型会议的各种需求。
“项目启用以来,先后启动多场公益活动和社区服务,平均每个月我们会推进4场,每周1场。”工作人员介绍,社区综合服务馆里服务项目丰富,“缺什么,补什么”,居家生活有什么需要,上这里来就对了!
以落户清水河社区的服务馆为例,该片区清淳家园常住人口24000人,年轻人居多,附近的商业体还没有一个美空间和高价值相融合的场地,服务馆通过沉浸式体验销售场景,展示了社区的人间烟火,以温情服务传递社会温度。
据介绍,金泉街道便民通社区生活服务馆采用“社区+社会组织+合伙人”三级联动的合作模式,由社区或合作社提供场地给有市场竞争力的社会组织,并引入居民需求的高频生活服务和美空间,同时优先考虑本社区的居民成为社区合伙人和员工,在为居民提供服务的同时,将部分服务收入捐给当地社区基金,助力社区可持续发展,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模式。
“项目的推进,将15分钟社区生活圈缩减为5分钟生活圈,让居民享受更便捷、更高效、更安全的幸福美好生活!”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有2家服务馆在金泉街道落地呈现,接下来将争取在更多区域落地。
点位2 匠人里
特点——探索街区商居共治,追求可持续发展
拍照打卡、品尝美食……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位于金牛区驷马桥街道工人村社区的匠人里文化特色街区持续沸腾,游客在各大特色小店流连忘返,逛得不亦乐乎。
匠人里是成都市重点打造的“夜游锦江”范围,是国内首个以“匠人”为主题的文化特色街区。全长约500余米,面积超8000平方米,集特色美食、休闲社交、文创产业、公益便民于一体。
如今的网红街区,在改造前只是工人村社区的一片老旧建筑。蝶变的秘诀在于社区治理模式的转变。
“街区打造前,街道和社区就一直在寻找街区治理方式,经过大量的学习研究,我们决定用社区治理的方式,探索一条新的‘工人村街区治理模式’。”金牛区驷马桥街道工人村社区党委书记杨健勇介绍,匠人里街区通过片区旧改+1953工人文化+业态升级,改造后的街区周边医院、学校、养老照护、文化广场等便民配套齐全,场景涵盖老年休闲、青年社交、儿童友好,满足全龄全时段消费需求。
如今,片区有着丰富的休闲场景,如休闲座椅、旧物博物馆、便民茶座、咖啡厅等。而且周边增值服务配套有便民服务中心、怡倍康养老中心、儿童托管班、机关第二幼儿园等,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此外,街区会定期开展小匠人市集、匠人夜市、街区文化节等主题活动,针对不同人群、不同时段、不同主题,营造极具特色的“老成都、国际范、蜀都味”消费新场景,促进社会交往。
杨健勇介绍,特别的是,在“匠人里”改造中还形成了“社企运营”+“反哺院落”的运行机制,实现了街区商居共治,保障街区可持续发展。
从脏乱差的背街小巷到成为传承“工匠精神”、展示“市井味、时尚范”的文化商业新地标,匠人里文化特色街区获评2022成都市“十佳”招牌示范街。
点位3 跃进社区
特点——传承光荣历史,打造新时代会客厅
刚过11点半,附近居民就开始在门口排队,随后上班族也陆续加入队伍……这是跃进社区友谊食堂每天上演的热闹场景。跃进社区友谊食堂于2022年6月开始营业,深得社区居民的喜爱,成为跃进社区“跃·幸福”生活服务的金字招牌。
“这个项目是我们多元主体参与,共同探索培育‘居民点单、社区派单、组织接单、群众监督’社区智慧便民服务路径的一个成果。”社区负责人介绍。如今,跃进社区全年不同时段都要接待很多外地参观考察学习团。
跃进社区位于北三环路一段,地处省级示范项目天府艺术公园及国宾片区核心区域,幅员面积3.65平方公里,服务人口3.3万余人。2019年,片区城市有机更新建成天府艺术公园,有着近70年的光辉岁月。
近年来,跃进社区聚焦“三多三少”的实际情况(外来人口多、企业单位多、管辖区域多,居民参与少、公共服务少、平台资源少),确定了“一中心、两样板、三专线、四场景、五服务”的社区治理思路,聚焦游客居民悠闲、生活两大核心需求,利用友谊食堂、生活广场、时光茶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跃进小剧场五大空间,规划设计“跃享会客厅”示范商业场景项目,面向游客、职工、居民提供餐食、饮品、购物、娱乐四大社区商业服务,开发“跃进午餐”“欢乐里集市”“跃进咖啡”“跃进坝坝茶”“金雀诗瑶”等社区商业项目,满足游客居民吃喝玩乐的多样化服务需求。
“我们有3大经验,概括来讲就是以‘商社企’跃活空间新模式,以‘休闲娱乐’激活空间新场景,以‘老幼中青’全龄友好乐活空间新人群。”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新的时代潮头,跃进社区将继续探索社区发展治理的新路径,在新时代延续跃进的新辉煌。
短评:
多元主体参与 构建社区命运共同体
社区生活服务圈怎么建?需求是关键。
在提升社区生活服务的过程中,金牛区以社区为单元,推动一批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空间承载体,社区公共服务的短板越来越少,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难能可贵的是,在整个过程中,金牛区推进了多元共治,搭建参与平台,让基层政府、社区居民、社会组织都能有序参与进来,在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过程中,多元主体的参与热情越来越高,对社区的认同也越来越深。
同时,这些项目改变“重建设、轻运营”的窠臼,在金牛区的探索中,该区注重规划先行,根据每个社区的不同问题和需求,有序推进项目规划落地生根,专业化的运营使项目更有生命力。
此外,技术赋能也是一大亮点,“15分钟社区生活圈”资源供给更加“精准、及时、高效”,为城市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多方参与一体化构建社区命运共同体,提升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彰显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初心使命,金牛区的实践值得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