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11月29日

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贾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城乡融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四川作为国家战略腹地孕育内生发展动能的重要牵引。纵观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波澜壮阔的历程,从分田到户、撤社建乡到农工商联合体,从农村“专业户”、乡镇企业到农民工外出务工,从统筹城乡、城乡一体化到城乡融合的试验探索……四川的城乡融合改革探索不仅在治蜀兴川的伟大历程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逐渐蹚出了一条具有巴蜀特色和天府气象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为全国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贡献着经验和智慧。

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新阶段,2019年,成都西部片区和重庆西部片区又被列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名单,承担起探索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等关键性体制机制变革的任务

四川幅员广阔,地貌复杂多样,县域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既有大城市,也有大农村,是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天然试验地。新世纪以来,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下,四川广泛而持续地开展了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改革试验。

在探索统筹城乡改革阶段,2007年,成都市和重庆市就被国家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9年,四川省又确立了自贡、德阳和广元3个省级以及17个市级统筹城乡改革试点区域。试点区域围绕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和城乡社会治理等方面进行了统筹城乡改革探索,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城乡规划一体化等方面取得了宝贵经验。

在城乡一体化改革阶段,四川一方面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继续围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进行改革探索,探索出了“小组微生”、田园综合体等建设模式;另一方面,四川又创造性地将统筹城乡改革经验运用到灾后重建和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实现了跨区域间“城”和“乡”的联动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新阶段,2019年,成都西部片区和重庆西部片区又被列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名单,承担起探索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等关键性体制机制变革的任务。四川在城乡融合改革的一些领域,例如农民职业化改革、宅基地退出体制机制、跨乡镇片区的国土空间规划等领域都已经取得了在全国范围内较为领先的经验。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又赋予四川和重庆共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重任。

多年广泛开展的城乡融合发展探索,广大干部群众熟悉改革、相信改革,通过体制机制的变革来实现福利和收入增长,容易较广泛地形成集体共识。良好的改革氛围有效地降低了进一步推进城乡融合改革的交易成本。同时,多年的改革探索,使得城乡融合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触碰到了可以突破,又能够突破的关键领域和核心变量,为进一步推进城乡融合改革明确了方向。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特征区域的实践探索,为不同类型区域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差异性的内容表达和推进方式积累了经验。

新机遇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调研时强调要在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全面发力”要求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上全面推进。同时,各类乡村都要因地制宜,探索适合当地资源禀赋和特色方向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一是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表述的微调充分肯定乡村发展新价值。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2017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将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界定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将“全面融合”微调为“协调发展”。可以看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更加注重工农城乡之间的双向互动,更加强调和尊重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功能差异。特别是“协调发展”将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协调纳入到城乡融合发展的框架内,为未来工农城乡关系的进一步优化指明了方向。

二是窗口期和关键期叠加赋予城乡融合新的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后15年(到2035年)是我国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窗口期。这不仅意味着前期城乡融合改革为进一步全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创造了良好机遇,更意味着很多阻碍城乡要素流动的深层次矛盾如果不在窗口期内解决,后期会面临更高的改革成本和遗留问题。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和美丽中国建设进入关键期。未来五年,不仅美丽中国建设进入关键期,数字经济业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借助数字经济和美丽中国建设赋能城乡融合,可以为四川加快乡村发展提供重大的战略机遇。

三是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战略以及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新的发展空间。新型城镇化战略突出以人为主体的城镇化,在新型城镇化空间载体上提出两个重要方向:一方面,以都市圈和城市群为重要载体,这就将乡村纳入到城镇化发展的空间版图中。另一方面,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城乡融合试验区为突破口。今年9月召开的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工作会议提出:“坚持传统产业升级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两手抓”“以主体功能区战略引领产业合理布局”。这对仍然处于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转型的四川尤为重要。

四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本底。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党的“三农”工作重心全面转向乡村振兴。特别强调通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夯实“村”这个乡村振兴的本底。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调研时强调要在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全面发力”要求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上全面推进。同时,各类乡村都要因地制宜,探索适合当地资源禀赋和特色方向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新思路

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以县域为重要突破口,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思路

日前召开的四川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城乡融合发展,明确提出以县域为重要突破口,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思路。这符合中央政策精神,契合四川发展实践,符合城乡融合发展规律,为蹚出一条具有巴蜀特色、天府气象的城乡融合新路子指明了方向。

第一,巴蜀特色、天府气象的城乡融合新路子体现在四川城乡融合发展新目标:“2027年形成新型城乡形态,2035年形成城乡发展共同体。”新型城乡形态是一种全新的工农城乡关系,在“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城乡关系建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农耕文明与城市文明的交相辉映。城乡发展共同体强调乡村和城市发展的相互依存,在功能上强调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第二,巴蜀特色、天府气象的城乡融合新路子体现在城乡融合发展规律新研判:“重点在县域、难点在乡村”。从省内看,183个区县中有116个区县城镇化率没有超过50%,有27个区县城镇化率低于30%。县域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也是资源要素集聚和优化配置的主阵地,城乡融合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县域这个以最小成本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所在。同时,广大乡村依然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升的区域,还有大量低收入人口居住在乡村,这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难点所在。

第三,巴蜀特色、天府气象的城乡融合新路子体现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抓好两端、畅通中间”。人、地、钱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双向畅通流动依然面临着诸多体制机制障碍,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就是要打破城乡地域和区域的限制,在更大空间范围内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实现城乡间多个生产要素之间的协同耦合流动。

第四,巴蜀特色、天府气象的城乡融合新路子体现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高效配置,提升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这为进一步制定城乡融合发展的各项政策找到了着力点。

第五,巴蜀特色、天府气象的城乡融合新路子体现在聚焦城乡融合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四个融合”。城乡融合的重点指向是在较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下,城乡生产要素充分自由流动基础上的城乡协调和差异化发展,是一个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全面融合概念。其中,要素融合、产业融合、设施融合和治理融合既是城乡融合系统中的重要任务,又是重点和难点所在。聚焦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是实现高水平城乡融合的关键路径。

城乡融合发展事关四川现代化建设全局,城市和乡村的共同繁荣关系着天府之国每一个老百姓的民生福祉。巴蜀特色、天府气象城乡融合的改革探索将会找到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终极密码,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力量。

(作者: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 2023-11-29 1 1 成都日报 c124133.html 1 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