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01版 为交通、能源、教育等领域应用创新提供精准数据支撑,持续释放数据价值。以“建圈强链”理念推动数据资源要素化、资产化开发,开展数据交易全链条服务,推动政府数据、社会数据、市场数据在农业、工业、文旅等重点产业领域融合应用,更好激活数据要素、赋能经济发展。构建数据库“防火墙”,严格做好数据脱敏管理和隐私保护,常态化开展数据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牢牢守住数据安全底线。要以数字基础设施支撑城市智慧运行。筑牢数字资源底座支撑,持续完善市级基础数据库和重点领域主题库,建立统一人口数据资源体系,全面推进“三级平台”与“微网实格”贯通衔接,深入推动城市治理末端向村(社区)、网格(小区)拓展延伸,让基层“循数而治”。结合重点片区开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合理布局感知源建设,加快推进全市感知终端应接尽接、共建共享和重点区域全覆盖,支撑城市“感知一张网”建设。建强先进算力和区块链基础设施,发挥超算中心、智算中心平台优势,高质量建设区块链核心基础设施和区块链服务网络,促进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要以智慧应用场景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在建设方式上要统分结合,市城运中心要强化统筹协调,构建标准规范体系,帮助降成本、保安全、优机制;基础好、有条件的区(市)县和部门要揭榜挂帅、先行先试,运用特色优势开发创新应用,发挥好带动作用。在建设内容上要惠企便民,政府管理侧要依托城运中心、“蓉政通”强化联勤联动快速响应,推进三级城运事件全流程闭环高效处置,支撑城市高效运行和智慧治理;市民服务侧要结合15分钟公共服务圈建设,创新打造一批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养老等应用场景;企业服务侧要依托智慧蓉城优化营商环境,推广“蓉易办”“蓉易享”“蓉易贷”等应用场景,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在应用推广上要优胜劣汰,强化应用场景实验室功能,完善上架推广配套政策和工作机制,实现“一地创新、多地复用”。
施小琳强调,要科学作为、精准发力,高质高效推进智慧蓉城建设。要突出技术与机制双轮驱动,智慧蓉城建设领导小组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市领导要常态化分析把握城市生命体征,推动分管部门场景应用创新,市城运中心、市网络理政办要组织、指导、赋能各业务主管部门和基层开展工作,市级部门要提供业务场景拆分应用和行业数据回流赋能,各区(市)县要构建形成区域的城市运行生命体征指标体系,主要领导要讲得清、亲自抓、真应用,不断优化辖区高效管理和有效服务,坚决防止造成技术“垃圾桶”和信息化“烂尾楼”。要突出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持续推进智慧蓉城与“微网实格”融合运行,完善“立体感知—及时预警—快速处置”工作闭环,不断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精细治理水平和企业市民体验。要突出政府与社会协同发力,拓宽渠道吸引市场主体和公众参与,强化专家智库智力支撑,建立健全“用户体验师”“市民体验日”等机制,推动“数据下基层”,为基层干部减负提能。要突出激励与约束并重,树牢正确政绩观,加大考核评价力度,每年对智慧蓉城建设进行评估分类,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大力营造争当先进、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司法部门要优化司法服务、强化法治保障,审计、网信等部门要紧盯关键环节开展全过程监督,确保项目建设过程廉洁、建成后实战管用。
王凤朝指出,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智慧蓉城建设的基础。要增强源头数据质量责任意识。聚焦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完善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网格员数字化技能培训,把严基层基础源头数据质量关,进一步提高数据治理能力。要深化数据分析与运用。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工、分析、研究,持续优化拓展智慧应用场景,着力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治理能力。要强化数据有序流通和共享应用。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加快数据资源“一网通享”,促进系统贯通、数据贯通,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以大数据精准赋能、网格化高效联动,对民生、环保、安全等各种公共服务需求及时响应,以“智慧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治理协同提效,真正实现城市治理可感、可视、可防、可治,更加精准服务市民群众。
会上,市城管委、市住建局、青羊区、新津区、金牛区西安路街道、武侯区玉林街道黉门街社区作了现场演示汇报。
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有关市领导、市直部门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