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怎么做?
在11月30日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发展能级,率先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如何更好发挥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这次到上海已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第6次对上海进行考察调研。“要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竞争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的新要求。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五个年头,上海是长三角的“龙头”,从上海到长三角,“龙头带动”的五年实践让人深悟。
今年也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第四年。作为双城经济圈极核城市之一和全省主干城市,肩负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如何更好发挥极核主干的引领示范作用?这就需要成都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一步一个脚印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
要提高站位务实功,准确牵住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牛鼻子”。
从11月27日前往成都高新区调研金融科技产业建圈强链工作,到29日前往简阳市、成都东部新区宣讲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并调研城乡融合发展、区域联动工作,再到周四、周五接连召开智慧蓉城建设工作推进会、全市农业重点企业座谈会……翻看成都市主要领导上周的工作安排,一个共同点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立足自身服务好国家战略全局和全省发展大局。有了担当作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才能找准极核主干城市的工作方向、着力重点,进而在探索突破中打开工作新局面。
要创新引领求实效,在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中培育新动能。
在发布关于促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后,乘着首届链博会的东风,11月29日,深圳重点产业推介会在北京举办。这一系列的行动,有效推动着深圳与涵盖智能汽车链在内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创新合作。
12月1日,武汉发布“增强发展内生动力”25条,提出要“提升产业创新能力”。这既是今年以来武汉强“链”壮“企”、强化创新驱动的又一举措,也是其在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加力的表现。
以新产业拓展发展新空间,以开放思维营造更具全球竞争力的新环境,创新发展所带来的内生动力,将进一步激发极核主干城市的潜力。
要以人为本惠民生,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
历经12年,穿越龙门山、岷山、西秦岭等山脉,上周川青铁路镇江关至青白江段开通运营,在联网全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的同时,绵竹也正式融入成都半小时经济圈。
上月30日,浙江发布的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有15项标准列入长三角一体化标准规划,在统一标准基础上支持区域共谋绿色发展。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体化发展的初心,是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当中亦有极核主干城市走在前列、开创未来的使命。
推敲“一体化”和“高质量”的内在深意,在新起点上眺望远方,我们要以实干笃定前行、以实绩汇聚力量。保持一股子冲劲、韧劲和实劲,抓好全年目标冲刺和谋划明年重点工作,我们的城市将释放更多活力、动力,在提能升级中跑好现代化建设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