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激活城市发展的细胞,也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成都法院的公信力就是要通过每一个具体司法案件的公正审理、每一位法官的良好司法形象来聚集和提升。
近期,2023年成都法院民事庭审优质化竞赛活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来自金牛法院、天府新区法院、高新法院、锦江法院、新津法院的10名法官表现突出、成绩优异,全面展示了民事庭审优质化追求的“事实查明在庭审、心证公开在庭审”理念。
在法院,民事案件数量占案件总数的三分之二,民事审判工作历来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中占有相当重的分量。从2015年起,成都法院启动了民事庭审优质化改革工作。2021年开始庭审竞赛活动,目的就是要通过竞赛锤炼法官的司法技能、积累法官的司法经验、历练法官的司法智慧,让庭审真正成为诉辩双方攻防的场所、法官判断是非曲直的唯一场地。同时将各诉讼参与人的司法行为置于法庭之上,以人民群众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司法审判的公开和公正,最终让原、被告双方对于裁判结果胜败皆服,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据悉,自2015年成都法院启动民事庭审优质化改革工作以来,成都中院陆续出台8个文件,包括3个核心文件、4个配合推动的工作方案和1个工作意见,涵盖了民事庭审优质化改革的全部内容,系统、全面、详尽地为法官提供了优质化庭审具体方案和路径指引。这套系统推进民事庭审优质化方案包括:实行繁简案件科学分流,形成简案快结难审精审的工作大格局;突出复杂案件庭前证据交换、程序问题解决的庭审前置功能;优化争点整理、分层,要素式审理和举证责任分配的审判技能;提升法官释明、有效驾驭庭审的综合审判能力;探索完善审级职能定位及相关配套改革。在总结中前期庭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从诉讼制度改革逐渐聚焦到法官裁判方法运用上。2022年,成都法院联合市律协和高校在更大范围和更多层面上推进这项改革,努力使其成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共识,通过同台练兵、同堂培训,实现同步提升,最大程度地实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今年7月,成都中院以上一年度参赛案件为蓝本,完成了四川省高院课题并获评省级优秀课题;9月,联合申报的最高人民法院《抓实司法公正与效率研究》课题正式立项。从2015年启动民事庭审优质化改革工作到2021年开始以运用要件审判方法为核心的庭审竞赛活动,至今7年有余,好的经验和做法都将上升到成果运用和转化阶段,成都法院也将为民事庭审优质化改革贡献成都智慧和力量!
参赛法官展示
做一名既有态度更有温度的建工法官
“大家好!我是来自成都高新区法院的员额法官王静,很荣幸能够进入复赛。今年是我进法院工作的第11年,也是我从事建工审判工作的第8年。犹记刚刚接触建工案件时的迷茫和艰辛,但更多的是一路走来成功啃下一个个硬骨头的锤炼与成长。”2023年度民事庭审优质化竞赛建工专场复赛现场,王静气质沉稳、专业熟练,以解剖麻雀的方法讲述了一起涉及本反诉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她在处理建工难案中运用的技术方法和裁判思维得到了专家评委的一致认可。
王静说,优秀的庭审必然是一场法官与当事人及代理人之间的“双向奔赴”,因此特别感谢双方代理律师的协同配合。虽然经常自我调侃“一入建工深似海”,但每一个辩法析理、胜败皆服的高光时刻和握手言和、定纷止争的欣慰瞬间又何尝不是激励我们跨越山海的前行动力。
“我将矢志追求工匠精神,做一名既有态度,也有温度的建工法官!与各位同仁共勉!”王静表示。
“两针两剂”离婚案中缝合父母子女关系
“在涉未成年子女的离婚纠纷案件中,法官促使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充分进行民主协商,正是对调解贯穿家事案件办案始终理念、诉源治理理念、未成年子女利益最大化理念的坚决贯彻。”2023年度民事庭审优质化离婚纠纷专场复赛现场,来自金牛法院的员额法官彭滢正在解析一起离婚案件。
她创新“两针两剂”分层次、渐进式全程缝合法,在离婚诉讼过程中提前对离婚后父母与子女关系进行“缝合”,按照灌输“子女本位”理念、就“轮流抚养”进行调解、就探望权充分履行进行调解、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四个层次,促使双方在处理离婚后父母与子女关系问题上一切以子女为先,得到了专家评审的充分肯定。
“我的心得体会是充分运用民主协商,提前化解可调和矛盾,对于不可调和的子女分割问题、离婚损害赔偿问题,必须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判决。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每一个涉及未成年子女的离婚案件,都会对未成年子女造成伤害。为了避免、减少这种伤害,都需要在离婚案件中提前对离婚后父母与子女关系进行缝合。”彭滢充分展示了成都法院家事审判的司法温度和创新亮点。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