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余时间留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家庭、把作业留在学校……近日,成都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通知》(简称“作息令”)。成都市青白江区为明学校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多措并举推动“作息令”落地落实,不断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合理安排作息
以生为本助成长
按照“作息令”要求,为明学校第一时间优化、细化了各学部学生作息时间表:“小一到高三所有年级第一节课不早于8点;每天2小时以上的午餐+午休时间;晚上熄灯就寝小学部不超过21点、初中部不超过22点、高中部不超过23点……”最新公布的作息时间表上,孩子们全天的生活和教学活动都得到精准分配,每个时间节点对应的内容、时长和备注都一目了然、清晰可见。
本着保障健康、重视质量和服务家长的原则,学校在作息时间上还采用人性化的“弹性”管理,针对不同学部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调整。比如走读生离校时间就设计了下午课、晚餐、晚辅等多个时段供学生灵活选择。这份看似琐碎的作息时间表体现出“以生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是深入推进‘双减’工作的重要抓手,没有什么比孩子的身心健康更重要。”学校负责人说。
优化午睡管理
利用空间“躺平睡”
中午时分,孩子们从教室里的储物柜拉出垫子,一张标准的单人床呈现眼前,再从上排柜子拿出被子、枕头,教室立马变成温馨舒适的午休室。老师贴心地合上遮光窗帘、调暗照明灯光、检查整理被褥,帮助孩子们放松心境、舒缓大脑、快速入眠。
高质量午休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为明学校巧妙利用教室剩余空间,将午休床“嵌”入教室三面墙的储物柜里,一招解决学生午休“躺平睡”的难题。午休期间全部实行“静校”管理,由带班领导查岗巡视,生活老师轮班值守,为学生创设安全、安静、有序的午休环境。孩子们带上自己喜欢的枕头、眼罩等午休物品,在充满爱的校园里实现从“睡得着”到“睡得香”转变。
创新课程形式
大小活动相结合
诵读书声琅琅、绘画笔墨酣饱、科创活动奇思妙想、竞技体育超越自我……为明校园里,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让孩子们活力无限、元气满满。
学校将落实“作息令”和“双减”政策、“五项管理”结合起来,创新课间形式,搭建活动平台,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操场”舒展身心,参与锻炼。除了常规的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社团项目外,还开发了攀岩、高尔夫、自编韵律操等特色课程。特别是各年级各班每天一节体育课和30分钟阳光大课间,不仅增强了学生身体素质,还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学校优化活动区域布局,实施体育场地软化工程,配置专业教师现场指导,让学生们享受安全、有趣、愉快的课间活动。
加强家校共育
共创和谐好氛围
“作息令”不是限制学生学习,而是要让学生回归到更理性、更自主、更高效的学习轨道上。对于“把空间留给家庭”,为明学校也有自己的理解:“就是要建立高质量的陪伴关系。”
自“作息令”发布起,学校立即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所有推文的留言功能,欢迎家长把自己的困惑或建议留在推文后面。学校每周两次对留言进行整理并及时反馈结果,协助家长做好孩子的家庭学习生活。除了定期组织亲子活动外,学校还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推送有关家庭教育的视频、理念和方法等,引导家长树立现代家庭教育新理念。同时设立校园开放日,邀请家长进校观摩教学、体验活动、分享成长,共同创造和谐温暖的育人氛围。
陈茵/文 图片由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