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的柏油小道蜿蜒延伸;漫山遍野的桃林枝干虬劲;桃林下,青菜、花菜等蔬菜拔节生长;高标准农田里,农机来回奔忙;村口的新居工程正加快收尾……青丘原野之上的和美乡村生机勃勃。
这是简阳市禾丰镇连山村,也是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对象。在短短两三年时间里,该村不仅以“桃”为媒,探索“反租倒包”模式蹚出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新路径,更一举变身为全国第五个、西南地区首个“全国乡村振兴观察点”,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
从“帮扶村”到“示范村”,“桃花源”里有了哪些新变化?昨日,记者走进连山村进行探访。
“返租倒包”
创新集体经济增收模式
细心梳理剪下徒长性果枝,麻利地清理桃林边的杂草和沟渠……一大早,村民段作花已在桃林间忙碌起来。“以前种玉米、水稻,辛苦一年赚不到啥子钱。现在既学了技术,又可以在家门口上班,每个月能领到2000多元的工资呢。”
段作花管理的桃林属于连山村以“返租倒包”(通过将承包到户的土地以租赁形式集中到集体,进行统一规划建设,然后将建设好的基地使用权通过市场的方式承包给农业经营大户或者从事农业的经营公司)形式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试点之一。2022年,连山村村集体从四川胜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返租倒包”了1100余亩桃林,村集体经济负责组织劳务人员开展除草、施肥、修枝等生产管理环节并承担劳务成本,四川胜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提供农药、技术指导、销售等环节服务,双方分工协作。
“一方面,连山村4900亩土地此前已全部流转给企业;另一方面,入驻企业正处于逐步扩大规模关键期。”禾丰镇党委副书记陈伟回忆说,“‘返租倒包’激发了农户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全面有效盘活了土地资源,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和村集体经济壮大,也助力了企业的降本增效。”
如今,桃产业已成为连山村的主导产业之一。近5000亩的基地内,种植了晚白桃、胭脂、五月脆等近20个品种。仅鲜果一项,今年连山村集体经济收益21.8万余元,村民务工和土地流转收入超过750余万元。
“小田”变“大田”
连片发展土地更有“含金量”
行走在粮油基地里,一块块新开垦的土地紧密连接,满目绿意的大田景观向丘区深处延伸。“这片土地以前是荒地,今年新开垦整理出来后不仅种上了青菜、油菜等蔬菜,还建起了新大棚,搞起了制种。”连山村党委副书记陈燕告诉记者。“今年南瓜、玉米制种成为村集体经济新亮点。”
“接下来还将尝试中药材的种植,让土地发挥更大效益。”陈燕说。助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简阳正加快推进“沱东农场”的建设,将每户“小田”变成集体“大田”,呈现更多有“含金量”的大田景观。
据悉,该村党支部采取村民入股的方式,与周边12个村合作成立了简阳市六联共兴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简阳市乡村振兴示范环线10万亩优质粮油产业园。其中,连山村村集体经济与该公司共同经营1500余亩耕地,全年收入超过60万元。产业富民增收成效明显,去年连山村人均收入约2.3万元,人均同比增长2000余元。
喜盼新居
村容村貌提档升级
新居主体工程已近完工,一栋栋青砖白墙的农家小院掩映在绿植之中,呈现出川西林盘的写意美感。首批64户连山村村民将在2024年春节前入驻新家。马路对面,集日间照料中心、社区食堂、托育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正在同步施工中。
作为首批入驻新居工程的村民,胡婆婆很激动:“这两天就要分房子了,要在新房子里过个热闹年。”
新居工程是连山村环境提档升级的切面。据悉,该村依托本地“一山二水三庙”特色资源,配套旅游观光栈道,布局景观节点,打造“桃李连山”林盘,培育连山村A级林盘景区,以农商文旅一体的融合发展模式,丰富旅游体验。未来,以连山村为核心,将会形成一个集生态文化养生、产业功能养生、亲子研学旅行等为一体的康养亲子旅游度假区。今年,简阳市首届赏花季在连山村开幕,整个赏花季中,连山村共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村民总增收达200多万元。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王丹
图片由简阳市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