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12月13日

锦江区:“微”治理撬动“大”幸福

2023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完善“一核三治、共建共治共享”新型基层治理体系,分类实施发展微创投、空间微改造、小区微治理、民生微实事、安全微整治、改革微创新“六微”工程。

今年初,成都市锦江区明确将“六微”工程纳入基层治理年度重点任务,并以此作为深化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实践的动力牵引和行动标尺,全力推动社区发展治理走向深耕善治。据锦江区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锦江区已开展18个“六微”工程自主实施项目。项目成效如何?从这几个点位可以窥见一二。

搭建商居互动平台

办好社区“微实事”

艺术与生活在商业空间中自然交融,潮流元素在这里汇聚……位于锦江区沙河堡东大路沿线的廊里艺术生活街区令人眼前一亮。美食购物潮流体验给街区创造了更多新的可能,但也为街区治理带来新的挑战。日常餐厨垃圾清运、排风系统扰民、快递外卖占道等问题使得居民与商户矛盾突出。今年9月,因为“猫猫狗狗”的问题,商铺和居民之间吵翻了。

“商家反映,居民遛狗不牵绳,宠物随地大小便,他家门店的生意受到了影响”“爱宠人士则说商家对宠物有歧视”……塔子山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居民反映的问题要解决,商铺存在的困难要考虑,解决商居矛盾不仅要‘治标’还得‘治本’!”

党建引领下,社区搭建的街区“治廊团”商居互动平台发起成立了宠物友好社团,爱宠养宠居民纷纷响应加入社团。“我们制定了养宠文明公约。”社团主理人表示,社团通过组织人员在街区进行巡查,劝阻不牵绳子遛狗的业主,对于有攻击性的宠物会要求其佩戴口罩。此外,在街区各个区域还放置宠物拾便袋和宠物拾便纸,方便养宠物的居民清理大小便。多方努力下,街区形成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

老旧小区“微治理”

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级”

“现在社区的环境越来越好了,绿化层次分明、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健身场所比比皆是,生活在这里真的很舒坦。”迎着冬日暖阳,不少居民聚在东怡社区主题微公园拉家常,纷纷为社区“微整治”竖起大拇指。

与公园一起发生“蝶变”的还有周边“五院三街一游园”。“五院”即新莲新苑、锦东苑、警官公寓、东怡园、金具厂宿舍;“三街”即东光街、东怡街、东光南一巷;“一游园”即东光小游园。

这里属于锦江区东光片区,这个万人居住片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随着时间的推移,硬件设施老化、公共配套设施滞后、公共空间占用等问题日趋突出……该片区“五院三街”改造项目启动一年多以来,围绕三大“怡新行动”——怡小站、怡网格、怡乐园,重点对院落内自来水管道、住户燃气管道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利用院落内闲置空间建成儿童乐园、居民议事厅等公共空间,一体化推进“五院三街一游园”软硬件提升打造。

社区引领老旧小区改造和居民自治同步推进,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推动自治机制衍生,撬动社会资本在餐饮配送、物业服务、电梯增设等方面运作造血,架构老旧小区治理长效机制,多维度构建可视、可感、可知的多彩怡居、全龄友好型社区。

空间微营造

用“黑”科技重塑生活场景

在红砂社区花乡农居景区内,绿色低碳应用场景随处可见:市民争相打卡的网红店是由老房子改造而来,昔日简陋的花棚被新修的玻璃花房取代……

由红砂村相邻7间农家小院共同打造而成的“厚里别院”乍看与周边建筑并无二致。走近细看,院子在原有旧房基础上增加了中国传统建筑砖木结构、屋顶玻璃回廊以及平台,不仅缩短了雨水汇集时间、减少了房屋顶部积水,也有助于建筑物保温和采光,较大幅度减少了建筑物室内照明和温度调节所需能耗。

为进一步减少碳排放,景区在升级过程中注重对原有建筑的改造利用,旧房改造率达到90%以上,最大程度降低了能源消耗和建筑垃圾的产生,并引入白泽、卡萨等特色轻餐饮、精品民宿等低碳排放项目。景区内公共交通工具全部电动化、路上交通工具实现零碳化,公厕还安装了人脸识别取纸设备,一年可节约用纸70%以上。

与此同时,以祥虹智卉花园中心为代表的一批花卉经营商户将原来的温室塑料大棚提档升级,改造成现代化智能温室大棚,内设遮阳保温系统、轨道开窗系统、湿帘降温系统、空气环流系统,不仅降低了园区运行成本,也大幅度降低了能源消耗。一年下来,景区减少碳排放近300吨。

--> 2023-12-13 1 1 成都日报 c124960.html 1 锦江区:“微”治理撬动“大”幸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