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12月15日

家校共育凝合力 双向奔赴促成长

青白江区构建家校共育生态圈

红旗学校“家长讲师在上课”

玉虹小学“教师家访”

龙王学校“家长进校园”

随着《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家庭教育由传统的“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如何更好落实相关政策、科学有效帮助到每一个家庭、构建良性循环家校共育生态圈,成为学校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青白江区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直面现阶段家庭教育误区短板,强化顶层设计,科学精准施策,通过成立指导团队、组建家长学校、开发家校课程、共建优质资源等举措,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助力学生幸福成长,也获得家长一致好评。

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良好的家校关系是摆在孩子面前活生生的教科书。青白江教育工作者主动行动、积极作为,点燃家校共育的文化火焰,从而促进家庭文明和社会进步。

龙王学校

家校同心润泽生命成长

家校如何形成共育合力,考验的是教育者的教育智慧和治理能力。青白江区龙王学校遵循“润泽”文化理念,以落实“双减”为契机,深化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引导家长化焦虑情绪为主动提升,与学校达成共识,形成“减负不减质”育人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明晰职责 依法带娃

学习法律法规、知晓政策要义是提高家长素质的前提。学校定期举办《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普法培训,从案例、事例入手,条分缕析引导家长明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学校主动联系区司法局,成立“校园法治苑”,构建校家社法治教育联动机制,让“依法带娃”观念深入家长心,让孩子在文明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

“今后多和孩子沟通,做到言传身教。”座谈会上,家长们听完班主任分享的《家庭教育的智慧》文章后纷纷交流感受。学校策划了一系列家长培训活动,校长带头开设《践行核心价值、传承优良家风》等主题讲座,介绍落实五项管理的举措,夯实家长对“双减”政策的定力和信心。通过设立“校长接待日”“校长信箱”,开通校园网、微信公众号,购买第三方服务资源等方式拓宽沟通渠道,形成“参与—体验—反思—提高”家庭教育指导路线图。

课程助力 活动育人

做教育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在家校共育过程中,学校引导家长不能只盯着分数,更要关注孩子品德、能力、兴趣、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学校开展“家长进校园”活动,开学典礼、“五四”纪念、庆“六一”、艺体节……所有活动家长都受邀参加,深度了解孩子在教育教学中的整体状态。同时开展家长、学生、教师、校长角色互换活动,体验彼此的“不容易”,让家校更贴近,让教育更自然。

“双减”政策的执行使孩子有更多时间与家人相处。学校通过校本课程《种植养殖》《野炊烹饪》《安全教育》《生涯规划》《客家文化》的开发,组织师生、家长一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家校紧密合作。探亲敬老、家庭阅读、劳动实践、公益服务等互动式课程让家长由“极限赶娃跑”变为“主动陪娃走”,从而点滴成涓,润泽生命。

红旗学校

家校共育“善美”好少年

组建“家长讲师团”、设立“互学长本领”项目,这是青白江区红旗学校开展家校共育中最有特色的两种形式,不仅实现了学校和家庭在教育资源上互补,更使教师、家长、学生在共同学习中增进感情,彼此关爱,勾勒出家校共育的和谐画卷。

盘活资源 拓展德育

将家长资源盘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家长讲师团”遵循“四个确定”原则,即确定授课的人员、内容、时间和方法。学校通过“报名、试讲、聘任”的方式,从全校选拔了部分有时间、有热心,同时身怀“绝活”的家长进行专业、系统、科学的课前培训,合格后颁发聘任证书,统一“持证上岗”。

于是每周五的下午成了孩子们的最爱。来自不同岗位的家长“讲师”带着自己精心准备的课件走进教室认真授课:从事旅游的介绍祖国风光、精通花艺的示范插花艺术、餐饮师傅传授包饺子“秘诀”、民间手工艺人指导绣鞋垫……不一样的教学风格和学习体验让孩子们兴致盎然。目前“家长讲师团”已形成传统文化、百行职业、励志故事、手工活动等主题课堂,开设家长课程《中国美食之饺子》《介绍筒灯和射灯》《畅谈理想》《编幸运手绳》等20多门。既为学生带来丰富的职业体验,也拓展了学校的德育途径。

亲子互学 共同成长

“这个暑假,妈妈教我炒鱼香肉丝,我教妈妈拼读英语单词。我们互学互助,各自都有收获。”学生陈子华作文里写的“互学”,正是学校开展的“互学长本领”家庭教育项目,以此不断提升家长、孩子的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打造良好家风,建设文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

经过教师家访、问卷调查,学校帮助家长和孩子设计了一套学科融合、形式多样、由浅入深的互学清单,鼓励孩子向父母、祖辈学习家务烹饪、田间劳作、健康养生;倡导父母、祖辈向孩子学习信息技术、玩转手机、多国语言等,学习内容强调与生活、社会的关联。“互学长本领”吸引了众多家庭支持和参与,温馨、陪伴、关爱在孩子和父母相互学习之间肆意弥漫,彼此收获更多能量,从而促进亲子关系、建立家校共情、达成教育共识。

玉虹小学

家校合作每个孩子都出彩

作为一所乡村精品优质校,青白江区玉虹小学一直以“共商、共识、共情、共生、共荣”为原则开展家校共育,通过全员家访、社区共建、创新评价等形式推动家校社合作常态化、规范化,帮助家长“看见”和承担自己的教育责任,协同育人“让每一个玉小人都出彩”。

精准家访 携爱前行

“这是送给孩子的牛奶和学习用品,有什么困难随时告诉我们。”前不久,学校党支部、德育处和教师志愿者再次来到学生家中,与家长面对面真诚交流,共同分析孩子在校和在家的学习、生活、习惯养成、身心健康等情况,并拟定出合理的学法指导和生活建议。

学校把家访作为加强家校合作的重要方式,建立健全家访制度,按照“校长带头、中层示范、班主任为主体、任课教师参与”全方位格局,以班级为单位,坚持一生一档,每学期开展全员家访。同时对单亲、留守、生活有困难、病残等学生家庭提供个性化支持和服务,形成“有温度、有深度”的家庭教育发展样态。除了实地家访,学校还鼓励教师利用视频会议、班级微信群、电话等多种形式与家长保持“问教问学”,不断激活家访效能形成育人合力,实现家校“零距离”。

志愿服务 快乐增值

每天放学时分,学校大门口总有几抹“志愿红”和老师们一起维持交通秩序、协助学生出行,用爱和责任筑起一道安全畅通的暖心通道,他们就是“玉益家长志愿者”。由于学校地处城郊,周边环境比较复杂,学校与家委会一起组建了“护学小分队”,共同为孩子们的出行保驾护航,这段放学时光也因为父母的参与而快乐增值。今年暑假,学校进行了校门美化工程,规范了上学放学地点,打造出更加安全舒适的通行环境,获得家长们齐声称赞。

学校加强与社区合作,组织师生、家长走进社区推广垃圾分类、宣传预防电信诈骗、倡导全民大阅读等活动,激发家长参与育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学校创新评价形式,通过公益活动、亲子游戏、百科知识问答等形式开展最美教师、最美学生、最美家长评比活动。当父母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这些充满智慧的校家社活动也成为孩子生命中最美的记忆。

陈茵/文 图片由学校提供

--> 2023-12-15 青白江区构建家校共育生态圈 1 1 成都日报 c125105.html 1 家校共育凝合力 双向奔赴促成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