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常斐 李世芳) 昨日,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主持召开市政府第24次常务会议,研究审议关于前瞻培育未来产业构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关于前瞻培育未来产业的政策措施、成都市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成都市促进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议题。
会议强调,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颠覆性新技术不断涌现,未来产业代表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关系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局,是培育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竞争制高点的战略“先手棋”。要精准布局培育方向,全面对标国家规划要求、紧跟科技产业变革趋势,选取符合成都科创实际、与产业有机衔接的重点培育方向,更好发挥自身优势。要积极争取重大战略科技力量、重大创新平台、重大科学装置等布局,加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创新未来产业研发模式,促进形成协同研发和快速迭代创新生态。要加大源头性技术创新主体的培育力度,探索“科学家+企业家”的协同攻关机制,围绕概念验证、中试熟化、产业加速等环节,搭建场景“沙箱”,加速未来技术市场化进程。
会议指出,人工智能和卫星互联网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既可以支持对星辰大海的探索,也实实在在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要积极争取相关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高能级创新平台、龙头央企重要功能板块等在蓉落地,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一批“成都造”硬核产品,在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细分赛道率先实现突围。要支持本土企业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加大政策激励、项目招商、行业规范等支持力度,加快培养“单项冠军”“隐形冠军”。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制造强市建设,聚焦政务服务、交通物流、应急救援等重点领域,加快打造一批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典型应用,推动产业“建圈强链”。
会议强调,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要聚焦短板弱项,加快建立重大气象灾害智慧服务系统,完善暴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客观预报模型,加快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要全面开展城市气象环境与演变特征分析评估,持续提升重大气象灾害、极端气候事件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切实发挥气象预报预警对防灾减灾的重要作用。要加强气象资源开发利用,充分挖掘特色气候生态资源,着力推动气候资源价值转化。
会议还研究审议了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