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12月18日

辉煌二十载 金石为开

成凉考古合作成果显著

2023年,成凉考古合作迈入辉煌的20周年。超过187位专业考古人员共同努力对凉山历史进行深层挖掘;培养2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16次区域调查;40篇考古简报;14篇科技考古报告;22篇论文;5部专著……这一系列成果的背后是成凉考古合作沉甸甸的努力和深厚的学术底蕴。即将在成都考古中心开展的“金石为开——成凉合作二十周年考古成果展”将以生动的形式为大众呈现成凉考古合作的显著成果。

出成果出人才

培育新时代文博新力量

成凉考古合作不仅是一次区域合作项目,更是对凉山区域历史的挖掘。从安宁河流域到盐源盆地、城河流域、大凉山腹地,考古人员足迹遍布凉山两市15县,留下了横栏山遗址、高坡遗址、皈家堡遗址、老龙头墓地等38处宝贵的考古遗存。

成凉在20年的考古合作中,成果颇丰:发现凉山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填补了凉山地区商周时期文化空白,发掘四川最完整的蜀汉城址,发掘凉山地区延续时间最长遗址,重建凉山地区史前经济,开启凉山地区古代工业文明考古之路,重现凉山地区五谷丰登之路……这些成果,观众都将在展览中通过多种展陈形式了解到。

值得期待的是,成凉考古合作还培养了一批新时代的青年考古学者。这群年轻人在风雨考验中崭露头角,为凉山地区的考古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文博人才的蓬勃发展。

多学科考古

展现跨领域全新视野

凉山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一直以来主要以传统的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为主,由于缺乏先进的科技手段和理念,多学科研究相对较晚起步。自从成凉考古合作启动以来,这片土地的考古工作焕发出崭新的活力。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合作,凉山地区的考古工作不仅充分融入了多学科科技考古手段,还采用了多领域协作的工作模式,将田野考古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凉考古合作采用了多学科手段,如植物考古、环境考古、动物考古、石器研究、纺织考古、冶金考古、物探考古、遥感考古、田野考古信息采集等手段。

考古新视野的开拓也让此次合作锦上添花。比如:盐,虽不起眼,却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物质,历史文献对其有诸多记载。盐业考古是从考古学角度研究古代食盐的分布、保存、制作方法以及加工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历史信息,进而了解盐业生产与贸易在当地古代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2008年起成凉联合考古队对盐源县境内古代盐井进行田野考古调查,便取得了新的成果。新视野、新成果、新人才共同谱写了一幅多彩的考古画卷。

成凉考古合作

将再次谱写辉煌篇章

今年是成凉考古合作二十周年。作为四川省内延续时间最长、获得成果最丰富、孕育考古人才最多的区域合作项目,两地考古人引入多学科研究手段,关注农业生计、冶金传播、资源开发、文化交流与融合等重大历史问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考古成果。

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南亚地区文化交流的热门通道,凉山还有大量等待发掘的文物、文化遗产。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成凉考古合作的考古成果呈现了凉山相对独特又多元交流的文化基因,实证了古代族群交融汇聚的过程,展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此次合作是四川考古界合作的其中一个个案,这种合作模式将持续发展,为深化考古研究、促进文化交流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继续谱写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创新的辉煌篇章。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王嘉

主办方供图

--> 2023-12-18 王嘉 成凉考古合作成果显著 1 1 成都日报 c125178.html 1 辉煌二十载 金石为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