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与甘肃省积石山县接壤。地震发生后不久,民和县中川乡的金田村和草滩村,由地震引发了砂涌现象,大量房屋被淤泥包围、冲毁,20名群众失联。事发后,青海省消防救援总队连夜组织救援。
村民说,地震后不久,浪头高达3米的浓稠泥浆就翻滚着漫入了村庄,“声音大得很,像卸煤那种呱啦呱啦的声音,还像树折断的声音,哗啦哗啦的。”
那么,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苏德辰分析认为,这是一种地质灾害,叫作砂涌现象,即地下含水量高的沙土在地震发生时遭受强烈震动、挤压后,迅速液化、喷出地面。“金田村地处黄河故道,地面高出黄河河床几十米,地下含有较多含水量高的沙土。在6.2级地震的影响下,原本状态稳定的沙土突然遭受急剧上升的压力,从而发生砂涌现象。”
据介绍,作为地震的次生灾害,砂涌现象往往突然来袭,破坏性大。“砂涌现象发生时,人要尽量跑到高处避险。”苏德辰教授提醒。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高级工程师韩颜颜表示,砂涌跟地下含水层的含水量有关,也跟挤压变形的程度有关,因此可能会出现有多有少的现象。砂涌比较多,不一定代表着后续可能来大地震;不发生砂涌,也不代表后面就安全;这个没有直接关系,只是一次正常的现象。
2011年2月,新西兰第二大城市附近发生了一次6.2级地震,震中距离市区约10公里。虽然地震波只持续了十多秒,但地震触发了规模巨大的沙土液化现象——大量沙土液化后喷出地表,导致1.5万栋居民住宅、1000余栋商业用房及桥梁、堤坝、地下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在我国,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唐山市区和郊区县也发生过砂涌现象,各种类型的喷沙面积3282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42%。
据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