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12月22日

冬至 三官堂那些“仙”们去哪儿了

冬至吃羊肉是成都人冬令进补的重要内容

改造后的三官堂平时比较安静,冬至前后就会热闹起来

一锅奶白色的浓汤加上白萝卜、豌豆尖,那感觉简直“不摆了”

冬至前后,市场上羊肉最俏

冬至前的一个艳阳天,我骑行于锦江边的三官堂。在打造一新的繁华街区,我看到了“肖仙仙”的门店,以及与其相距咫尺的“肖神仙”门店。

今天的三官堂虽不复当年“羊肉一条街”的盛况,但二“仙”的存在,仍使人想起那些曾经在这里演绎的成都人过冬至的场景。那时,站在三官堂街头,一眼望去,屈指算来,羊肉汤馆除了“肖仙仙”“肖八仙”,还有肖神仙、肖半仙、肖大仙、肖醉仙……端的是各路神仙齐聚三官堂。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三官堂只是成都东南锦江边上一条安静的老旧小街,屋舍低矮破旧,最显眼的是街东头那座砖砌的碉堡(注:1877年修建的四川机械局碉堡,成都现存的修建时间最早的近代建筑),而祭祀“天官”“地官”和“水官”并由此得名的“三官庙”则早已不存。

我曾多次走过这条小街,除了那座仿佛挡住去路的碉堡,以及江对岸望江楼公园矗立的崇丽阁,三官堂给我留下的更多印象,便是“仙仙”们的羊肉汤店。鼎盛时期,三官堂一条街上竟聚集了9家羊肉汤锅店!

从简阳“上成都”

30多年前,三官堂飘出第一缕羊肉汤的浓香

20世纪80年代末的一天,一个叫杨大明的汉子揣着20元钱从龙泉山那一侧的简阳,来到了成都“创业”。他之所以有勇气“上成都”,不单是怀中揣着的20元钱,更在于“羊肉汤世家”传下的技艺。

杨大明的脚步停在了三官堂街。此处位于城东,离家乡简阳似乎更近,做羊肉汤生意,底气也仿佛更足。初来乍到、人地生疏,这种地域的邻近性,总能给人以某种亲切与安全感。

在这条不起眼的小街上,杨大明转来转去,最终在老碉堡旁,租下了一间面积仅12平方米的青瓦铺板门老房。那时,20元钱还能预付部分房租。店铺算是有了,再想法筹一点资金,锅碗瓢勺、桌椅板凳之类的家什也搬进了店堂。至于羊肉钱,杨大明则通过认识的简阳羊肉经营户赊销,今天卖了钱,再付昨日的款。

就这样,杨大明连个招牌都没有的小店在三官堂开张了,门口立个木架,架上挂只山羊,便是店招兼广告。

杨家小店铁锅里的羊肉汤,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上,翻腾着雪白的汤沫。三官堂街飘出了第一缕羊肉汤的浓香,萦萦绕绕在成都冬云笼罩的上空。

冬至前后,喜食羊肉的成都人寻香而至,杨家这爿12平方米的小店常常座无虚席。“三官堂街有一家羊肉馆子,房子稀烂,味道巴适”的消息,不胫而走,纷至沓来的食客,使杨大明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他顺利地掘到了第一桶金。

对于一个有事业心的人来说,赚到了钱,当然要用于长远的发展。杨大明重新寻租了面积更大的店面,经营规模亦随之扩大。随后,他将二女、三女和幺儿一并招来,让他们一面“打工”,一面学习烹饪技术和经营管理。

时光犹如店堂前的锦江水,匆匆流逝,一晃到了1995年。扎根三官堂街6年后,杨大明挂出了“简阳老字号羊肉汤”的招牌。这一时期,不但三官堂早已是羊肉盈香,成了“羊肉一条街”,就连成都市内也出现了很多羊肉汤锅的“老字号”。每逢冬至,三官堂街羊汤鼎沸,人声亦鼎沸,生意好得如同锅底旺燃的灶火。为了表示自家的羊肉汤与众有别,杨大明遂改招牌为“简阳杨氏祖传羊肉汤”,一直沿用至今。

肖家诸“仙人”

20年前冬至,我曾在三官堂某“仙”家大快朵颐

1996年,杨大明在三官堂开店的7年之后,他的同乡、来自简阳草池镇八仙村的肖衍轮,也来到了三官堂,同样开起了羊肉汤店。按肖衍轮最初的想法,店名本叫“肖先仙”——肖家的先生来自“八仙村”。殊不知,制作店招时却误写成了“肖仙仙”。在中国人的生活中,“珍珍”“娟娟”“萍萍”“华华”……叠音字作名称,多少带点亲昵可爱的意味,他干脆将错就错,这店就取名“肖仙仙”了。

肖衍轮的老家——简阳市草池镇八仙村,肖姓居多,且以羊肉汤出名,肖衍轮家从高祖那一代起便经营羊肉生意,与杨大明家一样,都是祖传。今朝来到省城打拼创业,就是要将祖传的技艺发扬光大。

半斤羊肉、半斤羊杂,熬出一锅奶白色的浓汤,再加点白萝卜,添点豌豆尖,荤的味美,素的味鲜,“唏唏呼呼”一碗下肚,暖胃亦暖肠,暖手亦暖脚——哇!那感觉,用句流行的成都话——简直“不摆了”!“肖仙仙”的羊肉汤从此在三官堂火起来,但凡冬至,慕名而来的食客中午就能坐满,直到深夜,依旧络绎不绝。

“肖八仙羊肉馆”亦曾是三官堂街诸“仙”之一。有记者问该店的二老板肖尔明:“为何如此取名?”“我们姓肖,八仙就是我们老家简阳八仙村嘛!”肖二老板的回答干脆利落。

曾几何时,站在三官堂街头,一眼望去,冠以“肖”姓,谓之为“仙”的羊肉汤馆,除了“肖仙仙”与“肖八仙”,还有肖神仙、肖半仙、肖大仙、肖醉仙……端的是各路神仙齐聚。

“肖醉仙羊肉汤馆”老板姓钟,来自简阳。有人问他既不姓肖,为何也当“肖氏神仙”?得到的答案很简单:一是跟风肖家“仙仙”,二则老板母亲姓肖!“醉仙”的名头则是因为有食客大快朵颐,赞赏有加后给予建议:“他们叫‘仙仙’,你就叫‘醉仙’吧!‘醉’谐音‘最’!”

“肖大仙羊肉汤馆”,老板姓李名辉,不过与其合开此店的表弟大名肖青安,好歹也是肖家的人,紧跟“仙”字辈,取名“大仙”,图个吉利。

鼎盛时期,三官堂一条街上竟聚集了9家羊肉汤锅店!具有上千年历史的简阳羊肉汤,以其肉质细嫩、肥而不腻、温而不火、鲜香浓烈、余味悠长而享誉省内外,乃至有“女人的美容院、男人的加油站”之戏言,虽有调侃之意,但亦不乏真实。“仙仙”们的简阳羊肉汤在三官堂大“火”也就不奇怪了。

每年冬至前后,食客们如潮水般涌到三官堂,人声喧哗,盖过了锦江的流水声;桌子曾经直接摆到江岸边、路中间,风头完全不输小关庙。记得20年前那个冬至夜,我曾和家人专门驱车赶到三官堂吃羊肉。时间久远,记不清我们究竟是在哪个“仙”家大快朵颐了,但因店内客人满座,我们只得冒着寒气、围坐街头吃羊肉的情景至今难忘。

13年前的冬至

雪白的羊肉汤熬起!上千斤羊肉备起!上百张桌椅摆起!

仿佛应验了那句“再好的宴席也有散的时候”的俗语,火爆了20余年的三官堂羊肉一条街,因街区改造,在2010年冬至后画上了句号。

12月21日,2010年的冬至提前了一天。过了冬至,准确地说,四天后的12月25日,三官堂一条街上的羊肉汤锅店都要关门停业,众“仙”亦将各寻他处。

消息传开,不少食客从四面八方赶到了三官堂,怀着不舍与惋惜,来吃此地的最后一顿羊肉汤。对于当天的盛况,成都有媒体头版头条如此报道:“雪白的羊肉汤,熬起!上千斤的羊肉,备起!上百张的桌椅,摆起!”三个惊叹号,足见其沸腾的氛围。

那天,食客们下午4点就开始占座,还有交警、城管维持交通,众店家更是一副“决战”姿态,高薪招来临时的帮工。为了加快每张餐桌的周转率,包括“杨氏祖传羊肉汤”在内的好几家店铺都不点火,除蔬菜外的所有菜品都先煮熟,客人点餐,只需厨师在锅里一炒,再浇上滚烫的羊肉汤,煮好就上桌。如此,每桌至少可节约半小时。老板们的算盘很清楚——抓住最后的时机,多赚一元是一元!“肖仙仙”更是出手不凡,竟凭借与邻居某当铺老板的友情,在当铺里摆了8张大圆桌、12张小方桌,把羊肉汤锅生意做到了当铺里!老板肖衍轮说,仅此一招,便可比其他店铺多接待200余人。

那两天三官堂的羊肉汤馆,家家都是一座难求,家家门前都排长队,家家店内客人都挤得背靠背。

生意如此火爆,价格自然上涨。其时,三官堂9家羊肉汤锅至少有三四家的价格由平时的50元一斤涨到了70元一斤,当天“肖大仙”还涨到了80元一斤。“肖大仙”老板说,这个价格是店家们开会协商后统一制定的。这个说法在“杨氏祖传羊肉汤”老板杨永权那里也得到证实,只是该店由于老主顾太多,宁愿少赚一点,坚持卖70元一斤。

而食客们则普遍反映,“这个价格基本能够接受,毕竟冬至一年才有一天。”而且红火了20多个年头的三官堂羊肉一条街即将“熄火”,许多铁杆食客颇为不舍,其中有一位耄耋老人曾泽民,最爱的是“杨氏祖传羊肉汤”,已经吃了21年,把老板杨大明从“站灶头”的小伙子,“吃”成了退居“二线”的老爷子。尽管行走不便,那天曾泽民仍坚持让儿子、儿媳搀扶着,赶来吃一顿羊肉汤,权当告别。

过冬至的温暖在继续

众“仙”散去,在成都城里熬制自己那锅羊肉汤

三官堂街区改造,至今已是十三载,昔日众“仙”与杨氏祖传、三岔湖等羊肉汤锅店齐聚一街的盛况,已成为曾经热闹的记忆,而今只有“肖仙仙”和“肖神仙”两家坚守此地,而其他诸“仙”虽然搬离了三官堂,却依旧在成都这块地盘上烹熬着自己的那“锅”羊肉汤,为成都人的冬至节奉献美味——

肖大仙迁到了金牛区百寿路;肖八仙搬至锦江区静康路;肖醉仙则在成华区跳蹬河;肖半仙出现在青羊区小关庙的羊肉汤锅商圈;杨氏祖传羊肉汤已在武侯区的十二中街开张了数年;简阳三岔湖羊肉汤则落户在武侯区锦苑巷……

冬至前后,三官堂的“肖仙仙”生意一如既往的火爆,人均花费超百元的价格,也挡不住食客们的追捧热情,数百平方米的店堂一座难求,店门外客人依然在排长队,人气旺得好似沸腾的羊肉汤。食客评价:“羊肉羊杂分量还是扎实,汤也相当好喝,可以无限添加。”当年落足三官堂的第一“仙”,既坚守着旧阵地,亦固守着本心,续写着三官堂羊肉汤锅的冬至传奇。

本版撰文 温月 图片 余茂智 崔兵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2023-12-22 1 1 成都日报 c125499.html 1 冬至 三官堂那些“仙”们去哪儿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