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朋/文
冬至又称南至、冬节、亚岁,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亦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节日,兼具自然和人文两大内涵。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是反映太阳光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回归运动的节气,一般都在每年公历的12月22日,因中国阴历和阳历的差异,也偶有提前或延后一日。这是地球赤道以北地区(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这一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也是太阳直射点南返的转折点。不过,冬至日北半球白昼虽然最短,温度却不是最低。由于地表尚有“积热”,所以冬至前天气不会太冷。而冬至过后,地表积蓄的热量越来越少,才是真正的寒冬来临。位于北半球的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也都将进入最寒冷的时段,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数九寒天”。北半球因为冬至日后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回头”向北移动,进入新的循环,白昼时间亦将逐日加长。
早在汉武帝时期,二十四节气便已成为指导农事的历法,冬至乃是其中之一。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自然转化的日子,十分重要。中国古时民间有“冬至大如年”之说,所以要举行庆贺仪式,尤其是唐宋两代,都要祭天祭祖。
冬至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但各地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存在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突出表现在饮食上。北方地区的人们,饺子是冬至的必备之食;南方地区的人们,则要吃汤圆。四川各地的人们与地处南方却属北方语系的成都人,则偏爱吃羊肉。
由于成都冬季气候潮湿阴冷,而羊肉性温热,含有很高的蛋白质和丰富的维生素,在抵御寒气外,可补血,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可补气,有助气脉通畅;可暖胃,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可健脾,有助调理脾胃,改善饮食状况;还补益肾气、去湿滋阴。因为羊肉具有如此多的优点,冬至进食羊肉便成为成都人冬令滋补的主要方式。大成都地域内的简阳大耳朵山羊、双流黄甲麻羊和金堂黑山羊的优育优养,则为成都人冬至的餐桌提供了更多的鲜香美味。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