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临近岁末,仍是咬紧牙关、拼上一拼的重要时刻。
上周,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成都举行,就扎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体现在坚决完成明年增长目标上,其中,成都要更好发挥“压舱石”和“主引擎”作用。
12月19日,成都市委财经委员会召开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坚定目标,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2023年即将过去,用满满一年的努力奋力,我们已经为明年经济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实现全年的稳扎稳打,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需要从现在开始,就把各项工作谋在前、抓在细。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敢啃“硬骨头”的魄力勇担使命重任,在拼搏实干中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要抢抓机遇主动干。机遇从来不是一动不动等来的,唯有主动发力、跳起摸高,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让机遇变为实实在在的竞争力。
12月2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围绕近期印发的《成都市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的实施方案》,相关部门介绍了成都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等5个方面提出28项实招。每一项都是针对当前存在问题的对症下药,为的正是力挺“创新”。
同一天,在全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上,成都强调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切实把“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特点转化为发展优势。从本月以来先后召开的全市农业重点企业座谈会、乡村建设人才代表座谈会到本次推进会,成都正一步步落实“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的重要指示。
——要聚焦重点抓紧干。聚焦重点的“紧”,不只是要在行动上保持紧迫感,更包含对自身站位、主要任务的清晰认识。
12月19日发出试运行动车,4天后线路上8座新投用的站房全数亮相,乘坐成宜高铁从成都东站出发,25分钟直达天府国际机场、45分钟飚拢自贡、75分钟抵达宜宾,这条线路不仅提速成都都市圈与川南城市群的连接,也将助力川南城市群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取得“西部地区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等“四个首次”、实现碳减排量3.2万吨……上周五,解读《成都大运会绿色低碳办赛报告》新闻通气会召开,坚持“谋赛”与“谋城”相结合,这也是公园城市推动绿色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
——要鼓足干劲全力干。越是收官在即,越要全力冲刺。
在南京,自本月15日拉开序幕,“南京国际消费节·宁好2024”就打响了抢抓年终消费旺季的发令枪;在杭州,12月23日发布重磅集成式人才政策——“春雨计划”,在春节前扭紧城市引才用才留才的工作链;在成都,23日举行的2023现代都市工业发展大会上,34个都市工业重大项目现场签约,覆盖16条制造业重要产业链,签约金额超730亿元……不松劲、不停步,干在先、落在实。当每个城市跑出自己的“加速度”,一个区域、一个国家向前的脚步才会更快更稳。
作为“汉语盘点2023”年度国内字,“振”是面对挑战时的不失本心,是遭遇风雨时的行之不辍。面对即将到来的2024年,让我们继续保持昂扬向上的振奋精神,始终着眼全局、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把握“省之大计”,以劈波斩浪的斗志,勇敢融入奔竞的时代浪潮中,城市高质量发展正打开新的局面,迈出新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