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鹦
惠企惠民惠基层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型智慧城市承载着更高的城市发展目标要求,以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为主要目标。
营商环境是实现智慧城市经济繁荣发展的软环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未来全球城市竞争力的根本所系。党的二十大聚焦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作出系列重要部署,明确提出“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四川省委坚持以信息化引领驱动现代化,对构筑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加快建设数字四川作出系统安排。
作为经济总量达2万亿元、常住人口超过2100万的超大城市,成都根据发展新部署,将智慧蓉城建设放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回应市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和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大局中来谋划推动,坚持数字惠民、数字利民,通过新场景新路径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和市民群众,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施高效能治理提供重要支撑。
当前,以城市智慧治理高效有序来营造稳定、公平、透明、法治化、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是推进“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现实要求,更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今年以来,成都聚焦重点、攻坚突破,以智慧蓉城建设赋能营商环境优化,全面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数据资源“一网通享”、社会诉求“一键回应”,智慧蓉城“王”字形城市管理架构初步构建,数据治理有序开展,应用场景建设加快推进,社会诉求响应更加及时有效。
构建城市数据体系
智慧蓉城以数据开放共融共享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和市民群众。智慧蓉城和营商环境的核心承载都是实现数据赋能。数据是数字时代城市运行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也是实现营商环境向纵深推进、加快产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纽带。新形势下智慧蓉城和营商环境建设都需要构建全方位的城市数据体系,进一步提升政府数据治理能力,创新提供面向具体业务的数据服务。
一是要坚持强化源头数据质量。错误的数据、过时的数据,无法支撑我们准确及时有效发现解决问题。源头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至关重要,城市生命体征数据的来源更是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源头开始强化各流程数据质量管理,建立统一标准体系、完善数据质量规范,确保尽量少产生或不产生无效数据甚至垃圾数据。
二是要不断强化数据分析运用。进一步深化数据分析,从日积月累的数据中,发现城市治理、涉企服务中存在的更为深层次、更具共性化的问题。数据并非“为统计而统计”“为数据而数据”,而是要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分析去发现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去改进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甚至政策措施,为优化城市治理、提升营商环境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为更好实现“以智慧蓉城硬建设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
三是要持续深化数据资源互通互享。大数据已经从学术研究走向日常生活的各类应用,如今更是转向城市治理及公共服务等,为企业、市民提供更多便利。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各大城市,时刻都在源源不断地“生成”各类数据,这些数据是城市非常有价值的无形资产。数据价值发挥的关键在于迭代、运用和共享。这就需要推动各部门场景共建、数据共享、上下互通、左右融通,实现数据资源“一网通享”。也要推广运用“报表通”,推动更多“上级”数据去重、清洗、脱敏后与基层共享,减轻基层工作人员上报数据的负担,让基层工作人员有更多时间处理问题、服务企业,以数据开放共融共享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和市民群众。
放权赋能是落脚点
智慧蓉城以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全周期护航企业发展和群众办事。如果说以数据为支撑的智慧蓉城建设拉通政务服务质效的信息高速路,那么放权赋能则是全周期护航企业发展和群众办事、智慧蓉城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提供最优服务以提升政务服务质效的落脚点。当前,智慧蓉城建设在各领域坚持数字技术赋能,运用信息化、大数据手段推动行业管理科学和区域治理精细化;坚持线上线下融合,以线上优化更好服务城市管理、项目推进、基层治理、群众服务等线下工作;坚持整体协同推进,促进跨部门、跨层级、跨行业数据共享协同,为护航企业发展和群众办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一是要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持续提高“网办率”为抓手,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做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上迈出更大步伐,提升行政审批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加快互联网、大数据在政务服务中的运用,打破数据壁垒,提升政务服务智能化水平和提速增效。
二是要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进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检查工作机制,推动结果跨部门互认和应用,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推动在法律框架下细化行政执法裁量标准,规范监管执法行为,加强监管规范化建设。探索建立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容错机制,对首次、轻微的违规经营行为,加强教育引导。
三是要探索建立综合性企业服务中心。整合分散在各个部门的政策信息,实现对企政策精准推送、互联互通、共享共用。为企业咨询求助、投诉举报和维权等提供便捷高效服务,确保企业诉求得到限时回应,对办理的典型案件开展成因分析,建立台账,并研究提出相应的具体解决措施,杜绝同类问题重复发生,让智慧蓉城真正实现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全周期护航企业发展和群众办事。
发挥智慧蓉城带动效应
智慧蓉城以城市治理高效有序促进营商环境再优化。智慧城市是信息时代超大特大城市发展的大方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趋势,以城市治理高效有序促进营商环境再优化,就是要为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破障碍、筑坦途,为企业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当前,成都加快智慧蓉城感知体系建设、持续提升政务服务线上平台功能、优化蓉政通移动办公平台功能、切实保障数据资源安全可控为促进营商环境的再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要推动业务处理更多从“人工处理”转为更加快捷高效的“电脑处理”。坚持“技术+制度”双轮驱动、融合赋能各项业务处理,不断提升技术专业素养,进一步加强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学习,更好运用技术力量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以数字思维建立健全规则制度,优化各项涉企业务流程规则。
二是要用好算力基础设施推动智慧蓉城建设和营商软环境提升同步跨越。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从而影响着宏观经济和居民收入增长,最终决定城市的社会就业、公共服务、市民生活等状况。加快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完善物联感知体系和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用好算力基础设施,持续优化拓展智慧应用场景,充分发挥基层创新创造优势,推动智慧基建实现新突破、营商软环境提升实现新跨越,可减少智慧城市重复建设,节约投资成本。
三是要充分发挥智慧蓉城建设带动效应促进营商环境再优化。智慧蓉城以服务为本,依托信息技术的创新运用,为市场主体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强化“开放+安全”双轨并行、统筹推进,保持系统平台开放性,提升设计先进性、架构柔韧性,支持市场主体参与共建;深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开发,加快提升数据资源质量,加快探索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筑牢可信可控的安全屏障,严格做好数据隐私安全保护,充分发挥智慧蓉城建设带动效应,既要完善面向市民的服务,更要聚焦企业关切,完善面向企业的服务,增强成都城市创造力和吸引力、推动城市人口和产业集聚,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同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更好培育创新创业生态。
(作者:成都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金沙智库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