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12月27日

成都迈入“世运时间”

腰旗橄榄球越来越受年轻人喜欢 图据新华社

成都攀岩小将陈宣臻展风采

伯明翰世运会闭幕式上的“成都时间”

世界体育舞蹈节带来一场视觉盛宴

10月底成都世运会第一次竞赛经理会议上,与会嘉宾体验捶丸、投壶等中国古代体育运动

在凤凰山体育公园看一场成都蓉城足球赛,在东安湖体育馆听一场陈奕迅演唱会,在高新体育中心见证国际乒联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新赛事诞生,在环城绿道骑着自行车感受公园城市的万千气象,在家门口的体育公园踏着滑板领略体育新风尚……这就是如今成都人幸福生活的小小缩影。成都,一座正在向“世界赛事名城”阔步迈进的活力之都,在举办完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之后,将于2025年迎来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

今年夏天,青年大学生运动员们相聚“蓉城”,不仅贡献了精彩绝伦的竞技比赛,也带来了昂扬向上的生命朝气。城市运动氛围持续升温,市民运动热情高涨。一大批高品质国际赛事接续大运精彩,“后大运时代”场馆惠民、健身惠民多项措施落地,越来越多的“大运”体育元素融入市民生活,“到成都街头走一走”有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新玩法,成都的“烟火气”孕育着消费新活力,为成都经济注入了更加澎湃的动能。

成都大运会画上圆满句号,但对成都来说更是站上更高台阶迎来更新起点的再次起跑。本月,2025年成都世运会已进入倒计时600天,成都将举行系列活动。就在12月28日,“世运之城·无限成都”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全球推广暨“万人千场”全民体验活动启动仪式将在天府新区兴隆湖湖滨广场举行,成都也将从“后大运会时代”迈入“世运时间”。大运会和世运会两项世界级综合运动会的叠加势必给成都带来城市形象和国际影响力的能级飞跃,带来长久红利。

高品质国际大赛接续大运精彩

2023年是成都大运会的举办之年,也是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的奋进之年。早在年初举行的全市体育工作会上,一项多达60项的国际体育赛事、全国性体育赛事的计划就已经发布,各项赛事安排从年初到年末,精彩不断上演。

成都大运会后,传统优质国际赛事集中回归,第十一届世界体育舞蹈节9月中旬率先在城北体育馆精彩上演,来自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舞林高手在城北体育馆角逐,给成都体育舞蹈爱好者奉献了一场世界级的视觉盛宴。“2023成都网球季”也在9月正式回归,ATP成都公开赛吸引了包括东京奥运会男单冠军、德国选手亚历山大·兹维列夫,手握八座单打冠军的保加利亚选手格里戈尔·迪米特洛夫,意大利炙手可热的新秀洛伦佐·穆塞蒂等一众网球名将参赛,“后大运时代”市民的观赛热情持续释放,赛事票房屡创新高。国际网联世界网球巡回赛青少年总决赛更是将全世界最优秀的网球新秀带到了成都,刮起世界网坛的青春风暴。

“后大运时代”成都体育赛事的精彩不仅仅只有传统赛事的回归。首届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赛12月初在省体育馆精彩上演,这项对于世界乒坛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赛事几乎场场爆满。国际乒联主席佩特拉·索林表示:“新的混合团体赛制不仅仅是一场变革,它将重新定义竞技格局,并成为我们所热爱运动的永恒经典。卓越和创新是本次赛事的核心,而成都是体现卓越和创新的最佳城市。在过去的几天里,我们有幸在令人震撼的场馆里体验了成都的魅力和热情好客。我们很高兴能被成都的活力所包围。”

在成都加快建设“三城三都”的背景下,成都锚定世界赛事名城建设,坚定“谋赛、营城、兴业、惠民”理念,积极申办国际体育赛事,引进重大体育项目。成都的赛历日程不断上新,2024成都汤尤杯、2025年世运会、2027体操世锦赛……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的动能更加强劲。

“大运遗产”融入市民幸福生活

精彩的国际赛事持续擦亮成都“三城三都”城市品牌,彰显了向上向善的城市文化氛围,在“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的理念中,也让成都市民更加深度体验到赛事红利。

大运遗产,是大运会在申办、承办以及举办和赛后所留下来的有形和无形的成果。为了保护好利用好大运遗产,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专门设立了成都大运会遗产规划管理办公室,其主要目标是通过举办成都大运会,努力创造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发展、教育与青年七个方面29个领域的丰厚遗产,为城市的长远发展留下宝贵的财富,长久惠及城市和广大市民。

包括13个新建场馆、36个改造场馆共计49个体育场馆,是成都大运会留给主办城市最为显性的体育遗产。成都大运会圆满落幕后,大运场馆陆续开放,全民健身、竞技体育、演艺活动保持着持续热度。9月15日,《成都大运会场馆惠民和可持续利用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出台。《方案》从重大赛会植入、全民健身开展、场馆惠民开放、场馆招商引资四个方面布置了重点任务,强化保障大运场馆的可持续利用。

“运动成都”成都市第十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棋类)总决赛暨2023年成都市围棋、象棋、国际象棋、国际跳棋、五子棋业余联赛9月16日在青白江区文体中心拉开帷幕。该场馆是成都大运会篮球项目比赛场馆,大运会后就进入了《大运会场馆“一场(馆)一策”惠民开放清单》之中,也成为附近市民健身的好去处。据了解,在成都大运会后,越来越多的全民健身赛事和青少年赛事在大运场馆举办,全年举办篮球、排球、游泳(跳水)、射击、柔道、轮滑、乒乓球等赛事不少于200场次。

2025年成都世界运动会设有35个项目的比赛,既有射箭、皮划艇、体操、霹雳舞、攀岩等已经入奥且大家相对熟悉的项目,也不乏浮士德球、柔术、踢击等相对小众的项目,还有首次加入的摩托艇、桑搏等。这些比赛项目很多都将在大运场馆举行,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何塞·佩鲁雷纳表示,“成都今年夏天已经举办了一场大型运动会,所有的志愿者和场馆都有着充足的经验。我们去一些计划中的场馆进行考察,所获得的反馈都是这些场馆质量非常令人满意。”

从体育强国到健康中国,人民的健康、人民的体质、人民的幸福,都是一脉相承的。“后大运时代”,从竞技体育到群众体育也成为成都充分利用大运会遗产的着眼之处,“大运遗产”已经融入市民的幸福生活。

成都“烟火气”孕育消费活力

“大运遗产后续利用得当,定能成为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成都体育学院天府国际体育赛事研究院院长、四川省体育产学研促进会会长柳伟表示,大型体育赛事是为城市发展赋能的重要平台。成都大运会从前期筹办到正式举办,已经推动该市体育、旅游、文化、科技等多维度业态融合发展。以赛事促经济,大运会的举行带动了成都经济的新一轮增长。成都近年创新培育8大类型的体育消费新场景超200个。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成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867.6亿元,成都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约482.6亿元。

“后大运时代”,成都充分利用大运遗产,一体推进世界赛事名城建设,将重大体育活动同投资促进、品牌展演、文旅娱商消费、文化交流等一体谋划、融合推动,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投资和消费增量,最大限度发挥体育赛事给城市带来的综合效益。

12月初刚刚结束的国际乒联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让繁华千年的成都又一次站在世界的聚光灯下,体育IP迅速转化为经济流量。作为国际乒联创新创办的一项里程碑赛事,首届成都混合团体赛票房约2800万元,而购票者中只有15.45%是“主场观赛”的四川球迷,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来到成都的球迷占据了大多数,他们逛武侯祠、熊猫基地,吃热辣的火锅,来一场“Citywalk”……不经意间创造了一个小的赛事黄金周。数据显示大约有两万多名成都以外的球迷购票观赛,平均每位球迷的花费从2000元到7000元不等,通过赛事带动体育产业、住宿业、餐饮业、交通业和购物等方面产值达2.6亿元。

某平台数据显示,在12月4日至12月10日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比赛期间,通过平台下订单从外地前往成都旅游的订单数量同比去年增长超2倍、酒店增长超10倍、机票增长约1.5倍,环比前一周(11月27日—12月3日),外地来蓉旅游订单数量增长3%,酒店预订增长超30%。

四川省体育馆作为成都大运场馆之一,在软硬件方面作了改造升级,这也为新的国际大赛的举办提供了条件,为观众创造了更好的观赛体验。大运遗产带来的惠民成果加上成都别具一格的烟火气与吸引力,孕育出这座城市的消费新活力,而随着“世运时间”的到来,又将激发成都经济的新一轮增长。

皮划艇、攀岩、飞盘、橄榄球……这些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健身场景正是公园城市万千气象的日常呈现,这些时尚体育项目也是2025年世运会比赛项目。在10月底举行的世运会第一次竞赛经理会议上,与会嘉宾一起体验了捶丸、投壶等中国古代体育运动,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何塞·佩鲁雷纳表示,“我们在这里感受到了中国古代也有这么多有趣的运动项目,这和世界运动会所倡导的理念和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成都大运会后,成都市民运动热情高涨。数据显示,成都全市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已超过970万人。近年来,成都市重点依托城市公园、天府绿道、社区“金角银边”、桥下空间等各类场地,已建成22个符合国家级、省级标准的体育公园,296个社区运动角以及621处遍布全市天府绿道沿线的绿道健身新空间。据统计,近年来全市体育基础设施供给量保持较快增长,场地面积增加1832万平方米,年均增长12%,较好解决了“健身去哪儿”的问题。为更好地为市民健身服务,成都市先后培育出“天府绿道健康行”“社区运动节”等具有城市特色的全民健身品牌。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998个“运动促进健康”站点,202个社区级智能健康设施示范项目。今年,公共体育场馆对539万人次免费(低收费)开放,开展“爱成都·迎大运”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6556场次,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6494名,国民体质监测12.5万人,培训“社区运动健康师”1186名。

11月21日,第二届中国(成都)生活体育大会在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上重磅发布了“中国城市生活体育指数总榜单”,成都在入围的全国25个参评城市中高居榜首。该榜单是全国首个以“生活体育”为核心概念,以驱动力、支撑力、核心力、持续力和吸引力五个一级指标为核心构成,以城市观察为核心看点的综合调研矩阵。最终,成都在中国城市生活体育指数驱动力榜单中排名第五、支撑力榜单中排名第二、核心力榜单中排名第一、吸引力榜单中排名第二、持续力榜单中排名第四,在总榜单中高居第一。成都,从生活体育理念的首倡者、践行者,到如今成为中国生活体育第一城,实至名归。

时尚活力的成都成为中国最具生活体育基因的城市并非偶然。近年来,成都始终将体育作为提升市民健康水平、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手段,始终将体育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为增强城市发展动能的重大举措,始终将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作为落实体育强国战略、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务实行动,全力推动全市体育事业成效明显、体育产业蓬勃发展。在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体育改变生活”“运动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必将引领市民健康生活新风尚、助力世界赛事名城建设、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世运会将持续为城市发展赋能

成都大运会的圆满召开不仅仅为成都体育带来了能级提升,也为整座城市带来了诸多变化。近年来,成都坚持将回应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作为出发点,以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在老旧城区用心用情用力实施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不断提升生活品质、完善城市功能、促进产业升级,打造市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老成都”幸福样板,让大运会八方宾客在街坊里巷中重温成都记忆、品味市井烟火、感受幸福生活。随着成都正式迈入“世运时间”,世运会也将持续为城市发展赋能。

世界运动会是由国际世界运动协会主办的综合性体育赛会,竞赛项目以非奥运项目为主,每四年举办一次。世界运动会以展示自我、尽情表演为理念,强调感受运动氛围、传播生活方式。2019年5月9日,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举行的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2019年全会上,成都获得2025年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举办权。2022年7月17日,在2022伯明翰世界运动会闭幕式上,2025成都世界运动会接旗仪式代表团接过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会旗,2025年世界运动会正式进入“成都时间”。国际世界运动协会主席何塞·佩鲁雷纳表示:“我们会通过共同的努力来促进2025世运会的举行,也让成都能够通过世运会的举办,将这座美丽的城市展现给全世界!”

就在今年10月16日,国际奥委会全会决议通过了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新增运动项目,分别是棒球/垒球、棍网球、板球、壁球、腰旗橄榄球。而即将到来的2025年成都世运会包含了洛杉矶奥运会新增五个大项中的三项,分别是垒球、棍网球、壁球。同时,成都作为主办城市还可以提议多个候选项目,腰旗橄榄球正是候选项目之一。

12月28日,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全球推广暨“万人千场”全民体验活动启动仪式将在天府新区兴隆湖湖滨广场举行,8场首批“万人千场”全民体验活动将于12月28日至29日陆续开展,分别在江滩公园“体育+绿道”、宽窄巷子“体育+民俗”、丹景台“体育+文旅”、交子商圈双子塔“体育+消费”、东郊记忆“体育+时尚”、露天音乐公园“体育+音乐”、玉林北路社区“体育+生活”、成都大学“体育+青春”8个不同场景,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群体市民设置互动体验项目,通过成都世运会比赛项目展演、场景体验、世运知识有奖问答等方式提升市民的世运感知,并在丹景台、江滩公园、露天音乐公园、成都大学4个场景落户首批“世运空间”,长期向市民开放世运会比赛项目体验活动。

成都大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世界赛事名城建设迈出重要一步,“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成都实践生动且精彩。站上全新的阶梯,青春活力的成都也将迎来“世运时间”。

--> 2023-12-27 1 1 成都日报 c125755.html 1 成都迈入“世运时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