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12月28日

七个“融合” 写好高质量发展大文章

主要目标:

到2027年

●城乡空间和功能布局更加优化

●“百村先行、千村提升、全域和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城乡要素流动更加顺畅,县域经济、集体经济加快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更加稳定更加均衡

●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城乡文明程度和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到2035年

●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县域、镇域功能作用更加凸显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呈现

●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基本建成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重点任务:

1.推进规划融合联动,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发展格局

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8%以上、燃气普及率达到96%以上;

打造城乡15分钟便民生活圈和镇村“一站式”公共服务枢纽。

2.推进功能融合提质,做优做强城乡综合承载能力

建设7个省级百强中心镇和20个市级样板小城镇,完成100个镇(街道)改造提升;

每年建设50个先行村和50个重点村,带动提升其他村;

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达99%以上、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97%、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7%。

3.推进产业融合共兴,协同提升城乡经济发展水平

培育国家种业阵型企业5家以上;

全国百强区达11个、百强县达5个;

培育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的村100个;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万元左右。

4.推进人才融合互动,不断夯实城乡发展基础支撑

每年培育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担当作为好支书各100名,建成100个村(社区)书记工作室;

每年新增农业职业经理人1万名左右。

5.推进文化融合发展,着力塑造城乡文明新气象

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文明村镇;

建设一批精品村史家史馆;

积极争创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村)、天府旅游名镇(村)。

6.推进创新融合赋能,全面激发城乡改革发展内生动力

积极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全面落实取消县城落户限制政策;

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1.5%,郊区新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5%。

7.推进治理融合聚力,持续完善城乡治理现代化体系

全面推广应用“微网实格”社会治理平台;

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深化基层智慧治理平台“多网合一”。

城乡融合,重点在县城,难点在乡村。如何让产业、要素、资源科学合理布局,推进超大城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提出,要推进规划融合联动、推进功能融合提质、推进产业融合共兴、推进人才融合互动、推进文化融合发展、推进创新融合赋能、推进治理融合聚力,着力写好七个“融合”大文章,促进现代都市与大美乡村融合发展。

如何解决城乡一体规划不完善?

加强统筹谋划和总体设计

在全会上,聚焦城乡融合发展中的问题,与会者的共识之一,是城乡一体规划不完善。对此,大家认为,应该“加强统筹谋划和总体设计”。

如何统筹谋划?除了健全城乡规划编制管理制度,会议的关注点聚焦在基础设施和城乡公共服务均衡优质配置上。

“城乡融合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少与会者认为,必须系统谋划、顶层设计。例如,加大跨区(市)县道路建设统筹力度,着力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加快推进城乡5G信息网络、新能源充换电、物联感知等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

大城市如何带动大农村?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衡优质配置,是破题的路径之一。与会者认为,可以探索在镇(街道)行政区划范围内编制“公共服务地图”,推动资源优先向人口流入区域、供给不足区域倾斜。

让乡镇居民也能享受到城市优质的医疗服务,这是城乡医疗服务均衡一体化的目标之一。对此,受邀参会的基层代表、简阳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任小兵感触颇深:“城乡医疗一体化需要实现城乡医疗资源同质共享。”他建议,在健康预防上,要加强对城乡居民健康意识的宣讲,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提升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

与会者认为,推进功能融合提质,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今年4月,金堂县入选四川省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金堂县委书记、淮州新城党工委书记钟静远在会上提到,目前金堂县正按照“大城市周边县城”开展试点,同步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统筹龙泉山东西两侧发展。“立足丘区特质、金堂特色,加快实施县城补短板强弱项重点项目,推进镇、街道差异化发展,持续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钟静远说。

“要主动融入重点片区和结对联动合作区建设。”成都产业投资集团董事长石磊透露,将加强与简阳市、蒲江县的战略合作,推进实施临空经济产业园、成佳郊野总部商务区等项目,共促产业承载能力提升;深入对接青羊区、崇州市,加快推动航空装备实验基地、崇州大数据国家新型工业示范园区建设。

如何解决产业发展不充分?

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与会者认为,当前城乡融合发展仍面临产业融合发展失衡、产业体系发展滞后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二三产业资源如何跨界配置,多业态如何融合发展?全会给出的答案是,推进产业融合共兴,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协同提升城乡经济发展水平。

现代都市农业怎样建圈强链?与会者的焦点仍然聚焦在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上。

“乡村工业是生态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党组书记赵春淦认为,大力推动发展乡村工业,要推动川酒、川茶、川药、川调、川菜等进入重点产业链,鼓励集体建设用地在合法合规前提下优先用于乡村工业发展,支持结对联动发展区通过“研发+制造”“资源+市场”等模式,推动以工补农、以城带乡。

聚焦城乡区域协同,成华区委书记袁顺明表示,要科学有序推进中心城区与郊区新城协调发展。今年11月,成华区与蒲江县共同出台联动发展合作方案,完善合作机制,加快形成双方产业共育、资源共用、项目共投、信息共通、利益共享、机制共建合作路径,以此探索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县域经济要高质量发展,如何补短板、扬优势?“新型工业化”是会上被频频提到的词汇。与会者认为,要在县域布局一批全市重点产业链补链延链项目,培育壮大绿色食品、节能环保等特色优势产业。

在产业融合背景下,文化产业的表现十分活跃,这就衍生出了“文化+”的崭新形态。如何通过“文化+”释放产业动能?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是探索路径之一。

“成都正推动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加快推进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联合申遗工作,并打造龙门山柒村等一批旅游民宿聚集发展区。”市文广旅局(市文物局)局长何丽表示,通过对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将持续增强文旅产品供给力,发展新兴消费业态,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

如何解决要素流动不顺畅?

扭住“人、地、钱”三个关节点

土地、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在城乡之间流动不顺畅,加剧了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与会者认为,这其中存在一些制度性障碍。

如何破除这些障碍?大家的共识是,畅通城乡要素流动,要紧紧扭住“人、地、钱”三个关节点,积极引导人才到乡村、资金到农村,让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聚焦‘人’‘地’‘钱’等核心要素,以县为纽带推动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在市社科联(院)副主席熊平看来,要推动数据、信息技术等新型生产要素加快向县域下沉,依托新基建赋能县域经济。

人才是第一资源。如何让人才主动融入城乡融合的行列中?让人才扎根乡村,服务乡村?与会者谈及最多的是“建强乡村振兴人才矩阵,完善城乡人才双向流动体制机制”。

在农村人才培养方面,高等院校特别是涉农高校在其中肩负着重任。高校院所通过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加大规划、农业国际贸易、农村电商、乡土文创等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力度,汇聚育人合力。

近年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从大中专毕业生、有一定文化程度和农业生产管理技能的种田能手中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业职业经理人。

“紧扣成都乡土特色产业、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农村电商、休闲旅游、现代农机装备等多业态发展格局,我们正着力培养适应城乡融合发展的高素质现代化农业人才。”对于懂农业、爱农村的人才培养,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张之湘有着自己的思考。

农村人才队伍中,既要有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也要充分健全“银龄人才”入乡服务机制,让他们持续“发光”。对此,成都开放大学党委书记冯炼对于“银龄人才”队伍的打造深有感触。他说,学校一直都将“银龄人才”作为师资库的重要组成,并依托银龄工作室、服务站,使他们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霞 魏捷仪 李艳玲 刘泰山 吴喆 王嘉 卢佳丽 粟新林 李世芳 陈秋妤

--> 2023-12-28 李霞 魏捷仪 李艳玲 刘泰山 吴喆 王嘉 卢佳丽 粟新林 李世芳 陈秋妤 1 1 成都日报 c125771.html 1 七个“融合” 写好高质量发展大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