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举行。会议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对加快推进超大城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依托智慧蓉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行系统部署。
“城乡融合发展是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重大课题,是加快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的重要路径,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站位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市委聚焦超大城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强调“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抓好两端、畅通中间”,对成都城乡融合发展作了系统部署,提出“七个融合”重点任务,吹响了以“大城市带动大农村”城乡融合发展的总号角。
“立足双流阶段特点和任务,我们将努力创新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空港表达,更好服务省市发展大局,在城乡融合发展上作出双流示范!”双流区委相关负责人透露,双流区将坚定城乡融合发展正确方向,重点做好优规划、兴产业、提品质、强治理4个方面的工作。
突出“城乡一体”优规划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空间布局
经过忙碌的一周,又到了周末放松的时刻。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办公区步行出发,不到15分钟便来到永安湖城市公园,在湖光山色相伴的风景里,尽情地吸氧洗肺,和家人们搭帐篷露营,体验舟钓路亚等户外运动,工作的辛苦被一洗而尽。
在双流永安,国际一流水准的天府国际生物城与风景如画的公园,就这样布局在15分钟生活圈里。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的产业园区,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承载空间,城与园和谐相融,得益于良好的规划。
永安,是双流区“432”镇街发展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发展总体布局上,双流区根据全区9个镇街各自的资源禀赋、发展方向进行组团,推动城市功能相似、阶段特征相近、主要任务相同的镇街组团发展,形成支撑双流全区城市功能的合力。
市委全会暨经济工作会为双流区进一步突出“城乡一体”规划,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空间布局提供了支撑——根据“三区三线”划定,双流466平方公里范围内,城乡面积约各占一半,9个镇街均涉及城市开发空间、耕地和生态控制区。“这种‘城乡交织’的空间形态,需要双流区带头落实好市委‘推进规划融合联动,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发展格局’的最新部署,把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将城市、农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推进、协同实施。”双流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下一步,双流区将坚持城乡一体规划设计管理,统筹编制镇级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村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构建镇街组团发展的城镇体系。对照市委“分类明确镇(街道)发展功能定位”要求,双流区将在前期镇街组团发展基础上,进一步把东升、西航港、九江建设成为“品质城区”,把怡心打造为“县域副中心”,把彭镇、黄水、黄龙溪建成“农旅”强镇,把黄甲、永安建成“工业”强镇,分组团推进一体规划设计,增强镇街联城带乡节点作用。
“镇街组团发展的规划,打破传统的行政区划边界,以一盘棋的思路去解决比较散点化的问题,对于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城市空间功能规划专家刘寅博士如是点评。
突出“先立后破”兴产业
筑牢城乡融合发展实体支撑
落实好市委“推进产业融合共兴,协同提升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最新部署,需要做强共同富裕的经济的基础。
当前,双流三次产业中,一产占1.2%、二产占35%、三产占63.8%,对照“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求,双流区进一步优结构、提质效,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
11月30日,固定资产投资约105亿元的通威太阳能光伏25GW电池与20GW光伏组件项目正式签约落地成都。当天,通威太阳能全球创新研发中心正式在通威太阳能基地开工建设。
这是双流区聚焦优结构,切实推动工业转型提质发展的又一举措。当前,双流区坚持“工业当先、制造为重”,聚焦“稳住头部、壮大腰部、夯实尾部”,分类推进项目投产、企业扩产、上规入库优结构、扩增量,促进通威、比亚迪、新易盛等8个项目形成新产能,兴发铝业、川开电气等57家企业落实增产计划,展望能源等42家企业上规,推动产业渐进式转型。同时,双流区通过强化与高校院所合作促转化、提质量,培育新质生产力,重点抓好中核产业园等项目聚能成势,探索“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的双流路径。
在航空经济方面,双流区聚焦重点片区建设,切实推动航空产业“客货并举、两业融合”发展。一方面,推动“客货并举”稳住航空运输业基本盘。另一方面,推动“两业融合”培育航空产业新增长点。
为构建航空产业生态,双流区对标上海虹桥商务区,以国际空港经济区为牵引,一体谋划机场周边,建设“一港三区”布局的环港经济区,在国际空港经济区依托空客、中国商飞等链主企业打造航空一站式制造维修基地,在港前服务区、空港商务区,结合机场提质改造布局航空会展、商务商贸、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千亿级航空产业生态,推动航空产业由运营服务为主向“航空制造维修+航空现代服务”并重转型。据透露,2024年1月,在空港商务区落户的澳康达名车广场即将开门迎客,为片区注入新的产业动能。
聚焦“农业+”,双流区将切实推动农业规模化精品化发展,在解决好“谁来种地、谁来经营、谁来服务”的基础上,强化涉农资金资源整合,在机场周边、成新蒲沿线等区域,打造一批“小而美、小而精”的农商文旅体融合示范项目,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突出“增存并举”提品质
做强城乡融合发展功能承载
午后,年轻人踩着树下细碎的阳光向图书馆走去。此时,图书馆内咖啡香气氤氲、书册斑斓,求知的少年在这里给大脑“充电”。一旁的篮球馆里,队员们挥汗如雨,尽情享受运动乐趣……在双流区黄甲街道双兴国际社区,因为“社区大学”的建设,让数万产业工人找到了精神家园。
“以办大学的理念办社区,让每个进厂的工人,都拥有了开启‘大学生涯’的机会。”黄甲街道党工委书记尹宏波说。
在双流区,户籍人口72.8万,常住人口150.1万,镇街之间人口分布差异明显,其中东升、西航港、九江3个街道,以27.8%的面积承载了70%的人口,还有城中村109个、老旧院落409个,共涉及22万人,租住户占比超过53%。
面对人口总量大、主体多元、分布复杂的情况,双流区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化“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按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规模配置公共资源,适度超前布局功能配套,加快教育医疗等次中心建设,做到优质、均衡、集约、高效,不断提升可及性、便利度和群众获得感。
接下来,双流区将重点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坚持“留改拆建”并举,以片区为单元,小规模、渐进式推动整体更新,通过微改造,既提升形象品质,又保留街巷肌理和文化记忆。
另一方面,将通过抓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色功能村建设,统筹推进道路两侧业态植入、场景营造、产业发展等工作,以畅通的城乡路网促进一体化融合发展。
突出“智慧赋能”夯基础
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治理效能
从上午10点到晚上10点,专业志愿者在线情感倾听,家长可以在线与家庭教育指导老师交流,年轻上班族可以做趣味测评为工作减压、平衡心态,在“宣泄树洞”吐槽胸中不快……12月22日,一款专注于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探索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规范管理措施的心理抚慰小程序“小西听你说”在双流区西航港街道正式启用。
通过科技手段,以“智慧赋能”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治理效能,“小西听你说”也是全市范围内,率先实施的镇(街道)级社会心理服务项目成果之一。
“以我们街道为例,我们户籍人口 11.6万,常住人口47万,实际服务人口83万,人口多、流动量大,人员结构复杂,必须借助智慧手段助力社区发展治理。”在谈到项目启动的初衷时,西航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数据显示——双流建成区面积123平方公里、排名全市第1,常住人口在10年翻了一番、排名全市第2,其中东升、西航港两个街道人口都超过40万,有58个社区人口过万、人口最多的机场路社区达到13万。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如何推动市委“以高效能治理促进高水平融合”部署要求落到实处?
双流区明确,将立足人口变化的趋势,在做好“硬件”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突出智慧蓉城与“微网实格”双向赋能,完善互联互通的城乡数据资源体系,深化基层智慧治理平台“多网合一”,推动基层治理可感可及可防可治。
当前,双流区正结合不同镇街人口规模和管理任务,在全区范围优化统筹力量配置,构建与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城乡管理服务机制,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双流开展的系列探索,值得进一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