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12月29日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擦亮温江“幸福底色”

市民在和林稻海游玩

成都现代农业产研院

四川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寿安镇岷江村

岁末冬寒,温江“希望的田野”上一片生机勃勃。在万亩稻蒜轮作园区内,蓬勃生长的蒜苗给土地铺上一层绿色地毯,预示着来年的丰收;郁郁葱葱的川西林盘中,一个个农旅融合项目接连落地,迸发出乡村振兴的活力……

刚刚召开的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快推进超大城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不断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有效激活城乡要素资源和市场主体。

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温江区当前正加快构建“3+6”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深化农村产权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农民进城和人才入乡;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断做强公园城市乡村表达;提速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文化融合发展。相关负责人表示,温江区正进一步找准找实“三农”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用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绩擦亮温江“幸福底色”。

多主体协同创新 大力发展“姓温有据”现代都市农业

今年9月,高山村榜样青年CSA社区在温江区万春镇开始运营。这是一个功能复合的CSA社区,集智慧农业中心、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培训、共享办公、大蒜咖啡馆、留灯书屋、民宿等为一体,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筑巢引凤,为周边高校院所的优秀青年人才到乡村发展提供创业空间。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引导人才到农村、科技到农村。此前,成都现代农业产研院已在高山村建成“川农牛”科创农庄,作为环川农大成果转化重要载体,依托在温江涉农高校院所的富集资源,引育农业科技企业,形成以“川农牛”为品牌的全产业链集成服务体系,开发鲜食玉米、“稻·见”大米、黑蒜等示范新品种187个,成为温江深化“校院地企”合作、做精做特都市现代农业的创新实践。

值得一提的是,CSA社区项目是利用原三井村活动中心建设,科创农庄则是利用高山村一个废弃猪场建设,农村土地资源被盘活后发挥了更大价值。

科技下乡的同时,社会资本也被引入。今年5月在和盛镇鲁家滩开业的鹿尔花园是由温江隆科集团与柔水文旅共投共建的农旅融合项目。项目创新“前店后厂”林盘经济新模式,利用林下资源,走出一条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是温江又一“园区变景区”的亮点。运营以来鹿尔花园已接待游客13万余人次。

通过不同主体协作创新,令温江传统花木产业也焕发新的光彩:温江国有平台公司与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成功引种“红色黄金”藏红花,未来可望与水稻进行轮作,为农民增收致富拓展新路子;桂花种植户与四川农业大学和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合作,让桂花不仅在枝头飘香,还能变成桂花红茶、桂花乌龙茶等“温江礼物”;成都花木(农产品)进出口产业园今年7月建成,打开花木(农产品)进出口“陆海空”物流大通道,推动温江花木产业“买全球、卖全球”……

现代都市农业是温江区“3+6”现代化产业体系中重点发展的地标产业。依托国家农业高科技产业示范园,温江区将推动现代都市农业生态化、有机化、品牌化发展,持续做优做强特色农产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不断擦亮金温江农业“金字招牌”。

深化体制改革 让“人、地、钱”有效流动起来

如何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有效激活城乡要素资源和市场主体,让“人、地、钱”有效流动起来?

获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以来,温江区在成都 5 项重点试验任务的基础上,主动探索“建立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农村权益新保障”“建立科技入乡新路径”“建立农民持续增收新通道”3项试验任务。

温江在全国率先探索进行生态资源价值评估利用。万春镇幸福村在“春秋华堂”康养项目中,对村级生态资源价值评估3.91亿元用于项目实施,业主每年需向该村缴纳总投资额的1%作为生态公益基金。寿安镇岷江村则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入股岷江书院项目,作价150万元、占股5%。林盘、花木、水系、湖面……这些令村民们引以为豪的优质生态资源,通过量化变成了真真切切的资产,在与社会资本合作的过程中占有股份,为村集体赢得了长期可持续收入。

在促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上,温江探索“点状供地+组合用地”模式,通过“旧房切割”“抱团腾退”“百家联营”等多种方式盘活用好集体闲置的建设用地,流转入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53宗约587.21亩。

另一项重要改革是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全面构建农村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乡村振兴数字金融实践中心”,构建了产权交易中心、收储公司等多层次产权交易平台和“农贷通”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成镇(街道)农村金融综合服务中心6个、村级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23个,创新了农村产权融资服务机制、农村产权价值评估机制、融资风险缓释机制、涉农抵贷资产处置机制,形成了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金融服务闭环模式。

近年来温江先后推出强村贷、花木贷等19种涉农特色信贷产品,率先在全省探索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融资——寿安镇岷江村通过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获得中国农业银行温江支行200万元贷款,主要用于合作联社生产经营。迄今为止,全区累计投放农村产权抵押贷款40.49亿元,贷款总额位列成都市前列,被列为国家级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改革试点区。

缩小“硬差距” 填补“软落差” 高标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温江的都市田园发生着切切实实的变化:

和盛镇东宫寺社区正在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坡地改平地,小田调大田,机耕道直通家门口,水渠修到田中间,耕种更加便利高效。今冬明春,温江将在万春、和盛、寿安等8个镇街新建5000亩高标准农田,夯实天府粮仓“耕基”,让“春有油菜花、夏有稻花香”成为乡村一道风景线。

万春镇和林村正全面实施院落、水系、农田、林盘核心资源整治,推进农房风貌改建,推动农旅农养农创产业联动发展。温江确定3年争创10个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行村,突出“一村一品”特色,以科创引领、农旅融合、数智乡村为主题打造先行村,通过环境治理、院落更新、闲置资源盘活等方式带动重点村全面补短,形成串珠成链、连片带动效应。

幸福田园景区附近、温江北林片区全长约3.9公里的田园大道于近日建成,不仅缓解了成青旅游快速通道交通压力,更为沿线农旅、花木、餐饮等产业带来新一波流量。温江统筹开展乡村路网改造、供排水管网补短、通讯能源网升级等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优化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点位布局。2023年建成投用交通、水务等农村基础设施项目15个,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规范达标率100%,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10个、村卫生站(室)146个。

在提速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全力缩小基础设施“硬差距”的同时,温江区还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文化融合发展,加快填补公共服务“软落差”。

在乡村治理上,温江区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健全完善农村党建引领“微网实格”治理体系,着力提升治理科学化、法治化、数字化水平,通过开展亲邻家园营建三年行动,强化居民情感联结,汇聚众智众力共建美好家园,增强“温江一家亲”城市向心力,让“希望的田野”上涌荡春的暖流。张志强 摄

--> 2023-12-29 1 1 成都日报 c125843.html 1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擦亮温江“幸福底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