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连蜀水,奋进正当时。昨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八次会议在绵阳召开。
每半年召开一次党政联席会议的常态设置,从工作机制层面确保双城经济圈建设持续走深走实。4年时间,8次会议,是一家亲的“串门”,更是志合者的务实筹谋。
紧凑的点位考察和现场活动,以及密集的文件审议、重点任务完成情况、明年重大项目重点任务通报,均透露出明确信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即将进入新阶段,跑出新速度。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重庆市党政代表团来川考察
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川渝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会前,重庆市党政代表团先后前往中国(绵阳)科技城创新馆、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埃克森新能源(绵阳)电池产业园等地考察。
从签约落地,到首批电芯下线,入驻绵阳的埃克森卓越储能仅用了10个月。“储能赛道上,川渝光伏风电发电侧新型储能市场发展潜力非常大,未来五年将达到1000亿元左右。而在企业的供应链条上,处处活跃着川渝企业的身影。截至目前,埃克森卓越储能已开发6家川渝合作企业,还有26家在洽谈中。18家上游供应商里,也有3家来自重庆。“我们三期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到120亿元。”
新赛道上,既有民企抢抓风口的加速跑,也有国企拓展主业开新局的身影。在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一块巨大的监控视频画面显示,个头大小不一的各类原材料,通过传送带自动配送到各个工位,这是长虹在行业首创的物料智配中心忙碌场景。
如今的长虹控股集团公司,在重庆共有236个合作供应商,主要为长虹供应电子元器件、铜材、结构件、化工材料、纸张等物料,长虹家电终端销售网点遍布重庆各区县。
去年,川渝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了2万亿元,约占全国的14%。获批列入国家级集群培育名单的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还将继续壮大。在昨日的会议上,川渝双方举行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活动,启动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两地携手再攀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的新高峰。
超额完成投资任务
川渝共建重大项目取得积极进展
今年是川渝两地经济加快恢复、稳定向好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双城经济圈建设接续推动、全面起势的关键之年。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共建标志性项目无疑是重要抓手。会议通报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底,248个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4138.4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120.1%,超额完成全年投资任务。
其中,85个基础设施类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578.1亿元,成宜高铁、叙毕铁路建成通车,重庆东站枢纽站房及CTC主体完工。86个现代产业类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061亿元,四川时代与长安汽车共同投资的30GWh动力电池项目建成投产,绵阳巨星稀土永磁产业园主体工程完工,江津区年产8GW光伏封装材料项目一期建成投产。27个科技创新类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22.3亿元,锦屏深地实验室建成投用,重庆国际生物城创新中心工程主体完工。33个文化旅游、生态环保类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73.1亿元,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建成投用,南川国家级城市废弃物资源循环化利用基地基本完工。17个对外开放、公共服务类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03.9亿元,国家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进入验收阶段,中瑞(重庆)合作园主体工程完工。
2024年,“双城记”中共建重大项目将迎来怎样的新局面?据悉,明年川渝共建重大项目数量将进一步扩容,从2021年的67个、2022年的160个、2023年的248个,扩大至2024年的300个。300个项目总投资约3.6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221.1亿元,其中包括175个结转续建项目,125个新增项目。它们分别来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及专项规划(方案)明确的重点项目和对重点任务具有支撑引领作用的项目。
一份《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4年重大项目清单》,将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名义印发实施。项目清单中不乏“新内容”,它们是重庆至宜昌高速铁路(渝宜高铁)、江津经泸州至宜宾高速公路、阿坝—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引大济岷工程、毗河供水二期工程、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绵阳基地、山东省立医院泸州医院等。
“任务书”变“施工图”
川渝携手共建双城经济圈
川渝党政联席会议4年来8次召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筑基到突破,再到今天全面起势的良好态势。一批标志性成果在产业协作、政策协同、项目共建等方面纷纷涌现。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万亿元、同比增长6.2%,占全国比重6.5%;重庆主城都市区、成都市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万亿元、1.6万亿元。今年前三季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68万亿元、同比增长6%;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比全国高1个百分点。
新的蓝图正在延展。昨日的川渝党政联席会议第八次会议上,审议了《省市领导联系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功能平台方案》《推进川渝公共服务一体化深化便捷生活行动事项2024年版》。其中,《便捷生活行动事项2024年版》中10个方面共计39项重点事项,每一项都事关川渝两地的民生福祉。
交通通信方面,川渝将推进高铁公交化。持续优化成渝地区高铁各车站间“公交化”票制,逐步实现购票、乘车、服务公交化便捷化。推广预储值的铁路e卡通。推广跨省市公交地铁一卡通服务模式,持续增加川渝毗邻地区跨省城际公交线路。拓展亲情号码跨省市互设、手机异地补卡(销户)等服务,取消座机通话长途费。
户籍出入境管理方面,推进户口迁移便利化。推动两省市户籍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群众在户口迁入地“一站式”“一次性”办理相关手续。推进居住证互通、电子身份证(凭证)互认,推动两省市居住证登记信息纳入政务一体化平台,实现信息互通。
教育文化方面,推进川渝阅读资源共享。持续推进两省市县级及以上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实现读者信息馆际互认和图书通借通还。推进异地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保障,以流入地政府和公办学校为主,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镇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围,将居住证作为入学主要依据。
医疗卫生方面,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持续推动符合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纳入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同等享受医保政策、管理和服务。实现职工医保缴费年限累计计算。推进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和医疗服务“一码通”,动态调整两省市检查检验互认项目,逐步扩大到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检验等。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蔡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