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高新区教育文体局共建区域联动机制;与石室中学、列五中学、成实外教育集团、成都市实验小学等开展深度合作办学;与北京101中学、成都七中等35所名校共建互联网学校,以优质远程网络教学惠及全县4万余名中小学生……与大邑县域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以奋进之势全速奔跑的大邑教育,正全力释放着县域教育发展的活力。
蔡场镇小学的“农事博物馆”、王泗镇学校的“风筝陈列馆”、韩场镇学校的“木艺工作坊”、三岔小学的“红色教育纪念馆”等独具当地文化烙印的乡村校园文化场馆鳞次栉比;新场学校的“荷花”文化、子龙街小学“仁爱、忠信、智慧、勇为”的子龙文化等富有当地县域特色的课程体系不断涌现……纵览全局,大邑教育以“各美其美”的乡村教育样态,与大邑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融为一体,成为大邑县做优做强雪山下的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绘就老百姓幸福底色的美好诠释。
一所所大邑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不断涌现,一座座“美丽而有温度”的乡村学校展新貌。近年来,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成都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背景下,大邑县深入学习贯彻四川省委、成都市委全会精神,立足“雪山小城·成都大邑”实际,勇担“做优做强公园城市乡村表达战略部署中走在前列”的时代使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以“优教大邑”建设,为成都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雪山大邑”的教育力量。
县域教育发展“破题”之道 构建区域高质量发展格局
今年以来,大邑教育系统以《大邑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勾画出“优教大邑”建设发展的“作战图”。据悉,该计划根据对县域教育发展的精准分析,对全县人口流动以及区域产业布局的科学分析,对大邑教育发展做出整体的谋划布局,通过省内外知名教育专家的“问诊把脉”及大邑教育系统的反复研判、科学论证,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大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根据计划,大邑县将聚焦“高起点谋划、高效能治理、高品质学校、高素质队伍、高质量育人、高融合生态”的发展目标,通过全面实施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改革创新、家门口好学校建设、全域教育提质、干部教师提能、家校社共建的“六大行动”,以区域资源的整体盘活撬动区域教育发展活力,全面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从“十三五”规划时期的《大邑综合改革“1511”发展思路》到“十四五”规划的《大邑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邑教育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加快推进大邑教育现代化为主线,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优教大邑”建设,促进大邑教育的内涵升级、品质提升。
打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在大邑官渡中学项目现场,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为了增强大邑县城区的学位供给,满足片区老百姓的教育需求,近年来大邑县不断加大投入,提升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相继启动大邑县官渡小学、鸿鹄高级中学、沙渠西湖小学等教育重点建设项目。同时,大邑县依托与高新区的区域结对联动合作,引进高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几所新建学校的高品质发展“加码”。
一边是加大城区学校的学位供给,一边是乡村学校面临的“空心化”现象。针对城乡教育分布不均、区域性结构矛盾的问题,大邑教育立足“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以区域教育资源的整体谋划与布局调整,全力推进县域优质教育倍增。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大邑县整合全县教育资源,对其进行合理撤并,让老师的配备更合理,学生的流转更畅通,让家长更满意;下一步,大邑县还计划探索与国有企业的深度合作,通过对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优化升级,有效解决国有资产的闲置问题。
以公民办幼儿园协同发展“破解”学前教育发展不均、以“名校集团”“全域结对”“强校工程”等项目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优质均衡,以“县域提质计划”带动大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当前,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大邑县紧跟成都市委“三个做优做强”战略部署,通过加快引进优质资源,推进城乡均衡发展,全面提升县域教育水平;以“美丽而有温度”破题区域均衡发展,以良好的区域教育生态,促进区域学校的内涵发展与“提档升级”。
优质资源全覆盖 让大邑学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依托101教育网班,大邑县乡村学校的课堂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韩场镇学校,借由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推进,学校的教学教研也随之改变。学校常态化开展“信息化课改班晒课”活动,基于小组合作的“三三二一”现代课堂在校园扎根。通过“一块屏幕”,大邑县乡村学生同样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也能在“云端”与新加坡、美国等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交流;而大邑教师则可利用大数据分析实施精准教学,结合每位学生的具体生情为学生制定“一生一策”的个性化发展报告。
自2015年以来,大邑县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改革步伐,以成都市线上优质教学资源为桥梁,为信息化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七中东方闻道网校”“石室祥云网校”成都数字学校平台,覆盖全县中小学生,免费为学生提供名师课堂、在线答疑等教学内容;大邑县与北京101教育合作,借助“101智慧教育”平台资源,构建智慧课堂,实践混合式学习,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大邑县还与北京101中学、成都七中等35所名校共建互联网学校,运用智慧云、睿易云教学等远程教育平台,推动100余名国家和省市名师开设在线课堂,惠及全县4万余名中小学生。由此,大邑县还成功入选“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国家实验区市级先导区。
不仅“引进来”,还要“走出去”。基于“一块屏幕”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大邑教育以信息化让课堂“更智慧”,推进优质网络教学区域全覆盖,该县先后承办“四川省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研讨会、“双减”“国信”背景下新型教与学模式教学论坛;接待湖南等多地教育同行500余人次观摩学习,让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大邑经验”辐射全国。
各美其美的教育表达 奋力书写城乡融合大文章
如今的大邑学校,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红色教育基地等资源,为学生量身打造起丰富多彩的成长课程,形成了“各美其美”的美好教育样态:大邑中学开设了艺术素养类、语言素养类、益智素养类、体育游戏类等32门课程菜单;潘家街小学立足“小槐树”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南街小学通过探索课后服务“课程化”、内容“多元化”,为学生搭建个性化成长舞台;北街小学依托“情趣教育”课后服务菜单,给予学生自由生长空间;三岔小学依托红色教育文化,以红色校本课程及红色教育活动为抓手,培养“红色基因”的时代新人……
如今的大邑教育,在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同时,也在思考着如何以城乡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探索着如何构建“美丽乡村+”教育及文化等全新业态,让大邑县的宜居宜业和美精品乡村的美丽风景走进“千家万户”。结合大邑乡村学校的特色资源,利用县内丰富的旅游、文化、农业资源,大邑县积极推动资源整合与共享,开发出独具大邑特色的精品线路,逐步建成布局合理的研学旅行资源网络,进一步丰富“美丽而有温度的大邑教育”的内涵,守住乡村文化根脉。
近年来,大邑县以“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大幅提升、留住生源成效逐年提升、社会教育满意度稳步提升、服务城市发展能级显著提升”的“五大提升”,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年,大邑教育的教育格局再度“提档升级”: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顺利通过省级初核;“县中”大邑中学正式升级为“省一级示范校”;安仁中学创建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通过市级评估;大邑县实验中学正申创市级特色高中,大邑县职高的省“三名工程”创建工作正有序推进。
为全力推进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大邑教育融入区域发展格局,聚焦民生福祉,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构建区域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大邑高质量建设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