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不问西东,时间自成芳华;青春步履不停,梦想回声嘹亮。12月28日晚,多位城市追梦人齐聚成都大学,围绕“奋斗、创新、传承、责任、担当”等多个青春关键词,带来“青春大讲堂——2024成都城市跨年演讲”,嘉宾逐一登台,讲述了他们在“梦想之城”成都的逐梦2023年。
讲堂上,成都大学党委书记刘强分享了他眼中最能代表青春成都的颜色——红色和黄色。“红色代表成都的热情和奋斗,黄色代表成都的明亮和希望。城市的青春特质,也就这样融入了城市青年的青春底色。”
城市发展的加速度,也为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高速度。刘强以成都大学为例,分享了在城市强有力支撑下,大学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成都大学成功实现世界大学四大权威排名的突破,国际和国内排名快速提升。
“我的青春从此全部都献给了中国航天。”1991年大学毕业的柴霖说道,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批准实施。“最让我们骄傲的一点,‘成都造’的时间统一系统,它的精确性,达到了3000年误差不超过1秒。”柴霖说。在电科十所,柴霖所在的航天事业部大概有400人,平均年龄只有33岁左右。他感叹,“我已不算年轻,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加入,让中国航天永远年轻。”作为在场嘉宾中较为年长的一位,柴霖也为现场年轻人送上了新年寄语,“努力学习,不负时代。一起从成都出发,在万米苍穹追梦。”
2019年底,大学毕业的舒星宇,从一家前景和待遇都很好的公司辞职,将现代化农业科技带回了家乡的土地,成为村子里最早的“新农人”。借助科技助力,舒星宇种植的水稻产量高,乡亲们的农业收入普遍增加了15%左右。信心大增的舒星宇在第二年组建了专业合作社,团队成员从几人增加到了如今的31人,就这么31个人,2023年,他们一共帮助乡亲们服务种植了4万亩土地,收获水稻和小麦2000多万斤。
对于2024年,舒星宇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年轻人加入自己的“新农人”团队,一起为天府粮仓建设贡献力量,在广袤的土地上书写“新农人”的青春。
同样闪烁青春奋斗光芒的还有“00”后成都工匠、全国技术能手李大江。2016年中考结束后,他进入了攀枝花技师学院学习。“每天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别人一天完成3张识图,我就完成10张;别人练习实操两天,我就练一周。最多的时候,一个星期,我用废了三双手套,两只手都是被烫伤的伤痕……”
靠着这份坚守,李大江以专业第2的成绩,拿到了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四川省选拔赛的入场券,随后,李大江成为一名冷作钣金工,并成功获评2023年最年轻的“成都工匠”。
师生反响
从“小故事”看见“大思政”
28日下午,成都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23级学生李秀艳早早就到了跨年演讲的现场,对于整个演讲过程,李秀艳说,柴霖老师带来的演讲,让自己印象最为深刻,“尤其听到他说自己和中国航天互相成就青春这句话,我内心非常澎湃,这句话太有力量了。当然,也如柴老师所说,中国航天能有今天的成就,是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接力完成的。所以,作为青年人,我们有责任接稳时代的接力棒,成就自己更好的青春。”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罗莉提到,“年轻人要不迷航,榜样的力量就很重要。比如像成都工匠李大江这样的青年,就十分值得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榜样。”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长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