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01月02日

成都七中东部学校

走好“城乡融合”之路 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3年6月,备受成都市民瞩目的成都七中东部学校(以下简称“七东”)正式落成。作为成都七中与东部新区携手“联姻”的结晶,它身上的责任重大。它是成都市委、市政府推动东部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教育强市”新兴增长极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东部新区深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点项目,更是满足当地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迫切需求的民生工程。

在成都冉冉升起的“未来之城”——东部新区,正以“教育立城”的发展战略,擦亮新区教育品牌,为当地老百姓绘就幸福底色。随着成都七中、成都市实验小学等优质教育资源的纷纷落地,这些满怀热忱的教育工作者以无私的奉献精神与厚植心底的育人情怀,谱写出东部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壮丽序曲,勾勒出这块教育热土在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动人一幕。

传承百年七中的办学传统、教育思想、管理制度和精神长相,七东教育人以“崇德求实,守正创新”为办学理念,以“修身行学,向上向善”为育人理念,以“全球视野,中国脊梁”为培养目标,秉承“审是迁善,模范群伦”的校训,追求“向东向新,创办中国名校”的办学目标,勇当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探索者和先行者,担当起托举成都“东进”桥头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任,为成都建设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教育力量。

七中落地东部新区

为成都向东添一所“七系”学校

在成都市委“三个做优做强”的战略部署下,七东自诞生起,就肩负着绘就当地市民幸福底色、满足当地市民对优质教育需求的时代使命。在寻求自身特色发展的过程中,七东教育人要以“造血”与“输血”同步进行,将优质教育资源引领辐射至整个东部新区乃至成德眉资区域,让七中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的师生。

由此,从规划修建到落成开校,这所高起点、高定位、高品质的12年一贯制学校,不仅在办学理念、办学思想等文化内核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与七中“一脉相承”,师资队伍、课程开发也保留了七中的“原汁原味”。

学校的师资可谓是“群星闪耀”:学校的校级班子成员均来自成都七中林荫校区,成都七中和全国各地的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全国赛课一等奖获得者、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优秀班主任等大批业务扎实的成熟骨干教师加入,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同时,学校还从人大、复旦、川大、南开、厦大等著名高校以及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引进高学历毕业生,为学校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按照七中标准对教师进行深度培养,所有新进教师先后在成都七中集团校进行沉浸式跟岗学习或顶岗上课。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学校已经形成包含新教师(新入职、新进)汇报课、青年教师展评课、中青年教师展示课、牵头教师示范课、班主任竞技课的分级分类分层教学展示,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常规化学科主题式教研活动。开校仅三个月,学校教师在省市区级优质课评选中共获奖95次。其中,英语学科六节微型课入选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政治学科一节微课入选四川省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省级一等奖8人,市级特等奖2次,市级奖77次。

课程设置上,七东教育人以丰富的教学经验,结合东部新区学生实际,以“核心素养”框架为理论基底,围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六个指标搭建“正·新”课程体系,以“守正固本、多元拓展和综合创新”三类课程,形成“夯实基础-提升技能-发展素养”的小初高贯通培养路径。

区域联动的探索者

做好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引路人”

不久前,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教育专家、四川省名优教师及七中系名师共聚七东,共研课堂教学,聚焦“双减”“双新”,打造“能动”课堂,通过专家学术报告、校长主旨报告、“能动”课堂观摩、学科分论坛等板块,以一场思想理论与躬耕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盛会,为东部新区的教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借由七东搭建的交流平台,成德眉资地区、东部新区的教师从上百堂精彩课堂的观摩中掌握全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这是七东在发挥优质教育资源引领辐射中的日常一幕。建校以来,为推动教联体建设和“共生、共建、共享”的机制建设,学校成立“教育共同体帮扶组织”,与东部新区三岔湖高级中学和贾家中学成立学校发展共同体,每月定期开展联教交流活动,专门形成教务、研修、教育3个主要职能部门的12个共同发展方案,衍生出3—5个相关课题研究,形成了稳定的实施制度和协同机制。共享资源的机制实现了对区域学校全面的课程资源帮助,自开校以来,学校已向区域内中小学“输送”教学课件近百节课时。

在教学模式创新方面,七东更是走在了时代的前沿。学校率先在区域内开展“云播教室+双师课堂”的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云播教室+双师课堂”以线上线下的方式让东部新区近万名学生同享优质教育资源。线上远程直播课程,线下课堂互动,线上教师课堂教学,线下教师课下辅导的模式,让更多学生在参与七东课堂的基础上还保障了教学质量,让教学过程实现了全覆盖。

截至目前,成都七中东部学校已经与三岔湖高级中学、贾家中学等学校开展“云播教室+双师课堂”教学,“云播”周课时30余节,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政治等主要学科,参与老师近百人,参与学生约3000人。以“云播”课堂+“能动”课堂为切入点,以云上课堂来呈现学校在新高考背景下的课程改革落地,并以此推动师资队伍建设。

城乡融合的先行者

争当教育优质均衡的“点灯人”

在每周五下午五点半,七东的“爱心巴士”会准时守候在校门前,守护着每位学子回家。3辆校车、7个班次,来回路程接近150公里,校车司机送完最远的一位学生后,返回学校已经接近次日凌晨。由于东部新区的地域分布呈狭长状,有些地方的公共交通尚未开通,给很多东部新区的学子出行带来不便。学校早在开校前就根据每个学生具体情况,制定了一份“学生情况调查表”,并由此规划了学生交通路线图,为学子的求学之路打通“最后一公里”。

“一切为了学生。”在七东教育人的人文底色里,爱生如子是百年七中文脉精神赓续不辍的最佳诠释。他们不仅将百年七中的优秀传统、教师的职业精神写在讲台上,更是以“勤、严、实、细、优”的工作作风,将七中的人文情怀如春风化雨般滋养着学生成长。

优质的教育资源不仅惠及东部新区学生,东部新区老师也成为受益者,三岔湖中学英语教师苏琴就是其中之一。依托七东的平台,她不仅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国内、省内英语教学专家,还在七东英语组江雪珲老师的指导下,有序推进自己在研的一项省级课题研究。七东还挖掘在专项领域有优秀实践经验的教师成立学科带头团队,建立基于专项主题实践的学科学习小组,立项高校课题研究。

据悉,2023年9月以来,七东各学科学习小组立项高校课题2项,开展学科研讨小组课堂观看、诊断20多次,辐射东区近百名教师和上千名学生。同时,学校11位教师加入东区基础教育中心组,成长为区域学科带头人,一名教师获评2023年成都市学科(技能)带头人,一名教师被评为正高级教师。

“书院+公园”的诗意表达

书写城乡融合教育的新篇章

七东融合成都市公园城市的建设理念,以七中文化为基石打造的七东十景,融入校园内的湖泊、山丘、植物园、文化墙等元素,顺应场地地形,统筹城市关系,构建了“一廊、一池、三院”的生态型校园布局,将学校变成开放、共享的教育空间,打造出环境与文化相融的“山水七东”,每一处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美感。500米七里香超级长廊,构建超级校园联系中枢,串联校园主要功能板块,打造功能复合活力型校园场景。

由“一廊(七里香长廊)、一池(墨池)、两区(教学交流区、行政办公区)、四中心(体育运动中心、生活服务中心、交流培训中心、文化艺术中心)”校园公园格局和芙蓉书院、墨池书院、子云书院三大主题书院构成的“书院+公园”,不光营造了静心、养心、修心的学习环境,还将我国独有的书院文化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育学生,育名师,继承百年七中文化底蕴,明教育之盏;塑山水七东精神长相,亮教育之力。

在促进城乡文化融合方面,学校以“城乡融合”为核心,以课程为载体,积极推动城乡文化的交融。为打造专属的七东课程,学校因地制宜,依托龙泉山、丹景台、三岔湖等独特地理资源,构建“山水七东田园科普实践园”,开展“阅湖鉴山”研学课程,让劳动教养、科技教育、生命教育找到有机载体,深度实施学科融合。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延伸出了更多元化、更具地域文化的“正·新”特色课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七东以“山水七东”对公园城市、和美乡村的诗意表达和美好注解,以在推进城乡融合中的有益探索,展现七东学校的“精气神”与育人情怀。未来,成都七中东部学校将坚守教育初心,用心打造有温度、有特色的七东教育样态,共创未来之城高质量教育体系新格局,打响优质教育品牌的宏大目标,全面提升东部新区教育品牌的“含金量”,坚定朝着“创办中国名校”的目标前进。

--> 2024-01-02 成都七中东部学校 1 1 成都日报 c126069.html 1 走好“城乡融合”之路 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