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显底气。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度,传承着伟大的文明。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大漠孤烟、江南细雨,总让人思接千载、心驰神往;黄河九曲、长江奔流,总让人心潮澎湃、豪情满怀。良渚、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宝,国家版本馆的文脉赓续……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2023年
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
2022年
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我调研了一些地方,看了听了不少情况,很有启发和收获。每到群众家中,常会问一问,还有什么困难,父老乡亲的话我都记在心里。
2021年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我们秉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0年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我们不惧风雨,也不畏险阻。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们愿同世界各国人民携起手来,积极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创造人类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
2019年
2019年,有机遇也有挑战,大家还要一起拼搏、一起奋斗。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要落地生根,让企业轻装上阵。要真诚尊重各种人才,充分激发他们创新创造活力。要倾听基层干部心声,让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有干劲、有奔头。农村1000多万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要如期完成,还得咬定目标使劲干。要关爱退役军人,他们为保家卫国作出了贡献。这个时候,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以及千千万万的劳动者,还在辛勤工作,我们要感谢这些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大家辛苦了。
2018年
2018年是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共十九大描绘了我国发展今后30多年的美好蓝图。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
2017年
上下同欲者胜。只要我们13亿多人民和衷共济,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2016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亿人要携手前进。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我们吹响了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号角,全党全国要勠力同心,着力补齐这块短板,确保农村所有贫困人口如期摆脱贫困。对所有困难群众,我们都要关爱,让他们从内心感受到温暖。
2015年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我们要继续努力,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我们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关头勇者胜。我们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用法治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国家发展。我们要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
2014年
生活总是充满希望的,成功总是属于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人们。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各种风险和挑战。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我们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共同谱写伟大祖国发展的时代新篇章。
字里行间的人民情怀
在2024新年贺词中,从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上勇创佳绩的体育健儿,到“辛勤劳作的农民”“埋头苦干的工人”“敢闯敢拼的创业者”“保家卫国的子弟兵”,再到各行各业挥洒汗水的人们……都在习近平主席的深情惦念里。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纵观历次贺词,“人民”二字出现近百次,对人民的深情、对人民的礼赞贯穿始终,是不变的主题。2014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坚信,中国人民必将创造出新的辉煌。”在总书记心中,“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 不论是“满腔热情做好民生工作”,还是“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贺词里有生计冷暖、人间烟火,亦有不负人民的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新时代以来,从“中国人民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到“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再到“让我们一起向未来”,一篇篇贺词,致敬昨日之耕耘,点赞今日之发展,寄寓明日之希望,岁月里有拼搏的身影、攀登的足迹,光阴里的中国故事,每个人都是书写者。
在贺词中,“牵挂”是一个关键词。
对于困难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惦记:“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
对于扶贫干部,他念兹在兹:“我时常牵挂着奋战在脱贫一线的同志们,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工作很投入、很给力,一定要保重身体。”
2016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背后正是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的真抓实干。2018年的新年贺词,他强调:“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的庄严承诺。一诺千金。”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千年梦想,百年梦圆。
“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 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温暖的话语,真挚的感情,彰显大党大国领袖深厚的人民情怀,诠释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价值追求。从孩子的抚养教育,到年轻人的就业成才,再到老年人的就医养老……一件件民生小事,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牵挂的“国之大者”,“大家要共同努力,把这些事办好。”
“许许多多无怨无悔、倾情奉献的无名英雄,他们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 每一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都要为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点赞加油。
他们中,有把姓名镌刻在时代丰碑上的楷模。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一辈子深藏功名、初心不改的张富清,守岛卫国32年的王继才,把青春和生命献给脱贫事业的黄文秀,用自己身体保护战友的杜富国……他们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
他们中,更多的是为生活而拼搏的追梦人。辛勤劳作的农民,埋头苦干的工人,敢闯敢拼的创业者,保家卫国的子弟兵……他们如你我一样,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
他们,其实就是新时代14亿多中国人的奋斗群像,就是我们每一个人。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
“党的二十大后我和同事们一起去了延安,重温党中央在延安时期战胜世所罕见困难的光辉岁月,感悟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望红色足迹。
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为什么要出发。
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沿着中国革命的征程砥砺初心。从阜平到西柏坡,从古田到照金,从井冈山到金寨,从中共一大会址到嘉兴南湖红船,从香山革命纪念地到于都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我们秉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新时代长征路上奋勇前行,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作答新时代,带领人民把伟大梦想变为现实,把先辈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透过新年贺词,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提出明确要求——
“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我们要继续努力,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
“初心和使命是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不竭动力。”
“我们还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全党,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苦干实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100多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2024年新年贺词里的这句话,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之所系,也是行之所至,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所在。
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
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说:“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有力量。”
从新型支柱产业快速崛起,到粮食生产“二十连丰”,从国货潮牌、国产新手机,到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从假日旅游、电影市场,到“村超”“村晚”、低碳生活,习近平总书记用一系列的时代成就为“可圈可点”的2023年“划重点”。
2017年贺词,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中国天眼’落成启用”。2018年贺词提到,“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2019年贺词提到,“北斗导航向全球组网迈出坚实一步”……
“神舟十三号、十四号、十五号接力腾飞,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我们的‘太空之家’遨游苍穹”;“第三艘航母‘福建号’下水,首架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
2018年贺词,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迈上80万亿元人民币的台阶”。2020年贺词,总书记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2023年贺词,总书记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20万亿元”……
2017年到2020年,连续4年贺词,总书记都提到1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2021年贺词,总书记表示,“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从新年贺词里,我们能够发现,新时代的强国步伐,每一步走得都是那么清晰,每一步迈得都是那么坚实,经济发展稳步向前,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一个流动的中国,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每篇新年贺词,无不充满对前路的坚定信心,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神舟飞船接力腾飞,“太空出差”世界瞩目,“中国饭碗”端稳端牢,“国之重器”砥柱中流,核心技术加快攻关,“一带一路”联通四海,百年大党风华正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贺词中曾说过的:“点点星火,汇聚成炬,这就是中国力量!”
总结2023年,是为了更好地开启2024年。
在此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强调,“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在新年贺词中,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4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实现经济行稳致远。
今年的新年贺词中,从经济区域的“活力脉动”,到社会现象的“活力四射”,从勃发奔涌的“创新动力与发展活力”,到“增强经济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5次谈到“活力”。
只有充分激发社会个体和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创新活力,才有个人的梦想成真、人生出彩,才有企业和单位的红红火火、蒸蒸日上,也才有国家的活力满满、热气腾腾。
接续奋斗的伟大事业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的这一火热金句,让人心潮澎湃,成为不少人的座右铭。
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每一次的贺词,习近平总书记都倡导奋斗精神。2023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苏东坡的“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强调奋斗的意义。
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奋斗中展开;时代的华章,必定在接续奋斗中书写。奋斗,这个充满热情与力量的词汇,更是解读中国奇迹的一个关键密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进取、奋发有为,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特别是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也为全体中国人开启了新的奋斗征程。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在总书记心中,奋斗是长期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奋斗。“我们要一往无前、顽强拼搏,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
今日之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
从“中国经济在风浪中强健了体魄、壮实了筋骨”,到“中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再到“中国不仅发展自己,也积极拥抱世界,担当大国责任”……透过新年贺词,世界看到“一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总结道,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坚实”“很有力量”“很见神采”“很显底气”。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总书记的话让人热血沸腾。
“这一年的步伐”再次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只要路选对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我们就一定能积跬步以至千里。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再一次对中国的前行方向进行谋划。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这些关键词,是目标也是要求,是蓝图也是道路,体现出对中国未来发展的自信。
今天的中国,是“明天的中国更美好”的信心之源。放眼今天的中国,我们看到的是“梦想接连实现”“充满生机活力”“赓续民族精神”“紧密联系世界”。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实施“十四五”规划进入关键一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任务艰巨,前景壮阔。透过新年贺词,一个向前向上的中国,清晰呈现,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升腾着新的希望,展现着新的气象。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