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化名)是一个10岁的男娃娃,在当下的流感高发季不幸“中招”,高烧几天后,体温降下来了,却突然出现了小腿疼痛,连下床活动都做不到。家长立即带小明到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检查,发现孩子肌酸激酶高出正常值十几倍,最终被确诊为“儿童急性良性肌炎”。
记者昨日从市妇儿中心医院了解到,最近这段时间,急性良性肌炎患儿突然增多,该院儿童神经内科几乎每天都能收到病例。这究竟是种什么病?为什么突然发病率上升?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
是个什么病?
专家告诉记者,研究发现,“儿童急性良性肌炎”(BACM)与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有很强的相关性,这就是它在流感季呈现多发的原因。它发病季节以冬春季多见,发病原因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也可发病。
急性良性肌炎是一种预后良好的自限性疾病,发病年龄大多数在5-9岁之间,男孩较女孩多见,大多1-5天即可痊愈,少数在数周后才痊愈。
专家提醒家长,这个病在发病前常有2-7天或更长时间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几乎都有发热或头痛、流涕、咽部不适、咳嗽等,随后常突然出现局部的肌肉疼痛、触痛等肌炎症状。患儿会因疼痛而不愿或不能活动,疼痛部位多为下肢,最常见的是腓肠肌部位,其次为大腿肌肉,偶而会发展到颈部、肩胛部、上肢及臀部肌肉等部位,少数患儿的发病部位肌肉会出现局部肿胀。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
如何诊断?
专家告诉记者,如果怀疑孩子患上急性良性肌炎,需要做血常规、血生化、病原体及肌电图等4项检查,符合以下要点则可确诊:发病前有呼吸道感染或胃肠道感染史、在疾病病程中突然出现双下肢肌痛、血清肌酸激酶显著升高、病原学检测可发现病毒感染或支原体感染证据、病情恢复较快,病程短、预后好、无后遗症。除此之外,还可能有其他神经肌肉疾病。
应对此病
主要有这些方法
专家称,“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目前无特殊治疗方法,主要以卧床休息及对症治疗为主,限制活动,避免剧烈运动。疼痛一般在卧床休息后缓解,如疼痛严重,不能忍受时可给用解热镇痛药(如美林、泰诺林等)来缓解疼痛,高热患者需要及时进行降温处理。
在对症处理的同时,病毒感染患儿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对于合并细菌感染的要加抗生素治疗,支原体感染可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
专家表示,急性期痛感明显时,患儿应该多卧床休息,症状消退后再循序渐进地恢复运动。家长在照顾患儿时,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少食多餐、低盐易消化饮食,以优质高蛋白、维生素的饮食为主。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大多预后良好,不会遗留肢体活动障碍等。需要提醒的是,家长要注意与一些严重疾病相区分,比如吉兰-巴雷综合征、急性肌红蛋白尿症、横纹肌溶解症等,如果拿不准,一定要尽早到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
林振秀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邓晓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