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01月04日

他是顶流中的顶流

有人说,文学艺术作品的魅力,就是数百年后你仍然可以当顶流,有人拍你所写的故事,演你所写的角色。

前不久,“吴承恩作品票房59亿元”冲上网络话题热搜榜,引发关注。据不完全统计,明代小说家、《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在国产电影票房上的贡献已达59亿元之多,共“参与”130余部影视作品,其中有一部上映时间已经排到了2030年。紧随其后,蒲松龄“参与”作品120部,施耐庵100部,罗贯中67部,曹雪芹41部。有评论认为,吴承恩生前自然不知道今时今日他的代表作的热度,但他早已凭借超人的想象力所构筑的文学艺术空间,向时间深处传递了极度的自信,可谓是顶流中的顶流。

其实,这个话题并非近日才开启。早在2021年就有网友声称吴承恩是中国最牛的“编剧”。“西游”文化备受尊崇,是文学作品的奇迹,也是影视作品的奇迹。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副主编李松睿认为,古代文学经典一向静水流深,以“票房”为视角,人们发现传统经典竟如此强有力地参与到当代文艺创作和文化产品生产中来。这是经典绵延传承的力量,也是文化创新创造的力量。

为何近些年中国电影特别热衷于改编传统经典?李松睿说,一方面,是由于观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古典文学的熟悉和热爱,另一方面,源于经典作品中艺术形象所具有的跨越时空的独特魅力。“古代文学经典及其艺术形象无疑是当之无愧的‘超级IP’,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有时甚至会超越文艺作品本身,辐射到人们的生活。例如,《三国演义》就在整个东亚地区深入人心,是中国文化拥有世界影响力的标志之一。正是这些‘超级IP’所具有的故事感染力和市场号召力,使得各类影视剧制作方瞄准经典资源,不断将传统经典搬上银幕荧屏。”

传统经典的当代改编,关系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李松睿说,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从两个方面出发进行艺术探索。一是扎根于时代和我们脚下的土地,以经典艺术形象的再造来积极回应时代要求。二是充分拥抱新的技术手段和艺术创作手法,才有可能不断创造出更符合时代审美特征、更加精美的艺术作品。例如,2015年上映的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在制作过程中,“山妖追逐江流儿”的段落由于人物动作和3D场景光影过于复杂,仅仅1分多钟、1500多帧的影像就让动画团队花费了半年多的时间进行处理。几年后,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2023)的制作方充分利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使得动作捕捉、分镜设计以及场景渲染的效率大幅度提高。

从古至今,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在不断对传统经典进行增删改写的过程中,其实也把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氛围、社会意识、思想观念,以及中国人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都注入其间,人们每一次翻阅《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或观看相关题材的影视剧,作品闪耀的光芒,在今天的观众视线里依然清晰可见,今人与古人实现了对话与共振。

--> 2024-01-04 继明 1 1 成都日报 c126184.html 1 他是顶流中的顶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