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01月10日

用心用情办好市民的关心事关切事 让幸福成都质量更高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紧接01版 广泛开展青年就业创业规划指导,努力让广大市民群众生活便捷、心情舒畅、人生出彩。突出以需定供编制“公共服务地图”,坚持以人口承载和需求满足为导向,有效推动资源优先向人口流入区域、供给不足区域倾斜。结合区域结对联动发展,引入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好医院,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更好满足群众就学和就医需求。持续丰富市民群众文化生活,办好“乐动蓉城”“书香成都”等文化活动和2024年汤尤杯等体育赛事,让市民群众更好融入和体验“三城三都”建设的诗意与活力。持续提升城市宜居品质,优化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全面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系统推进公园城市项目建设,加快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兜住兜牢兜准民生底线,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快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分层分类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努力做到幸福路上“一个也不落下、一个都不能少”。

施小琳指出,要更加突出共建共治、智慧韧性,在实施高效能治理中共同守护民生利益。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城市精神,积极开展文明出行、文明用餐、文明经营、文明养犬等创建行动,大力选树一批“成都榜样”“身边好人”。以智慧蓉城建设赋能科学治理,持续完善“王”字型城市运行管理架构和“城市大脑”总体构架,加快构建多跨协同应用场景,不断优化风险预警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让城市运转更加聪明智慧、敏捷高效。以“微网实格”建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持续完善新型基层治理体系,以“绣花功夫”整体提升精细化服务效能。以源头风险管控提升城市韧性,规划布局“平急两用”基础设施,系统推进地下管网、安防设施、停车场等“里子”工程,持续优化综合监测预警体系,全面提升对各类灾害的应对防御能力。以法治成都建设守护城市安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学习借鉴“浦江经验”,坚决防范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全力守护市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施小琳指出,民生实事一头连着民心、一头连着城市持续发展,关乎初心使命,是各级党委政府念兹在兹的大事要事。要强化为民意识,始终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市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为民初心转化为一项项具体的惠民政策、利民工作、便民举措。要突出项目引领,加快策划、实施一批具有标志性、功能性的重大项目,带动有效投资增长、促进民生事业发展。要发挥市场机制,及时发布城市机会清单,鼓励引导专业性企业参与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促进政府、市民、企业同心同向同力、共建共治共享。要砥砺过硬作风,加强民生工作全过程调度和评估问效,确保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办到市民群众的心坎上。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把资金用在刀刃上,让有限财力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民生效益。春节将至,各级各部门要精心组织开展新春节庆活动,深入开展走基层、送温暖活动,做实做好能源供应和市场保供工作,慎终如始抓好安全生产,确保广大市民群众温暖过冬、祥和过年。

王凤朝指出,全市上下要接续发力、久久为功,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让群众享公平、为群众增福祉。要持续在“鼓足钱包、共同富裕”上下功夫,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多措并举“稳就业”、千方百计“促增收”,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市民群众。要持续在“优质均衡、可感可及”上下功夫,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精准导入教育、医疗、养老等优质资源,集中布局公共服务综合体和嵌入式服务设施,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动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增量向农村倾斜,进一步增强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要持续在“智慧高效、精细便民”上下功夫,及时高效解决市民群众诉求,更好满足经营主体需求,打造一体化政务大数据平台,建强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全面提升城市敏捷治理、科学治理水平。

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市法院院长、市检察院检察长,区(市)县主要负责同志,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市民代表、媒体代表等参加会议。

--> 2024-01-10 1 1 成都日报 c126429.html 1 用心用情办好市民的关心事关切事 让幸福成都质量更高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