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01月10日

加快推进营商环境6.0改革落地

尹宏 毛杰

民无商不活,国无商不兴。近年来,成都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重要举措,以智慧蓉城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能力,聚焦“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谋划推动智慧蓉城建设,坚持数字惠民、数字利民,以人民为中心构建线上线下一体联动的数字生活新空间、数字消费新场景,驱动城市治理模式变革、治理方式重塑、治理体系重构和治理能力升级,取得显著成效。

随着“放管服”改革进入纵深发展阶段,成都必须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机遇,以“智慧蓉城”建设为牵引,大力推动数字赋能,加快推进营商环境6.0改革落地,利用数字手段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突出城市管理的智能化、人本化服务转型,构建清亲政商关系,持续改善企业生存发展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始终走在全国城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的前列,不断增强群众和企业获得感,实现城市营商环境优化再提升。

遵循三大行动逻辑

遵循三大行动逻辑,优化技术底座,通过降低互动成本、优化服务体验、简化办事流程,构建清亲政商关系

一是遵循业务协同整合逻辑。强化数据赋能、场景驱动,聚焦“数据价值充分释放”,深入推进数据资源“一网通享”。推动政务数据高效共享,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强化数据法治保障,加强数据汇聚融合,实现企业精准画像,让海量数据要素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全面提升营商环境的数字化水平;二是遵循行政负担消减逻辑。深化智慧应用场景建设,做到全时空感知预警、全要素风险研判、全流程指挥调度、全区域联动处置。推动流程再造和制度设计,降低政企互动中的时间、搜索与协调等隐性成本,提升企业直接决策和行动的主动性,实现政府创造环境、社会释放活力;三是遵循政企互动的优化逻辑。通过在企业办理营业执照、纳税登记、行政审批、监督管理等政企互动过程中,提升“实际网办”水平,增强“跨域通办”能力,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优化政企联系。

优化智慧政务供给

优化智慧政务供给,促进信息透明、提高监督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缓解信息不对称,营造清亲政商关系

一是系统强化智慧蓉城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四大特征,提高12345热线平台智能化服务水平,强化12345亲清在线服务功能,“打造城市总客服”,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政务服务流程优化、监管执法模式创新、共享协作效率提高,推动营商环境数字化、智慧化转型;二是聚焦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中小企业发展需求,将财税、金融、社保等一系列阶段性惠企帮扶政策衔接起来,构建长短结合的多层次政策体系,借助数字技术、感知体系和算法模型,形成智能化的中小企业纾困发展政策工具平台,主动提供对象筛选和政策信息服务,推动经济治理由经验型向数据型、由定性目标向定量目标、由粗放调控向精准调控转型;三是继续加大对智慧政务的投入力度,一方面是加大对智慧政务的建设和维护费用,加大对政府网站和政务APP的投资力度,保持和优化运行速度、管理效率等;另一方面是加大对智慧政务的人力投入,提供较为充足的技术保障和业务保障。

强化数字技术赋能

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推进五大领域数字建设,提升营商环境智慧化水平

一是增加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智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字孪生、5G、量子技术、元宇宙等新技术供给,强化以提供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智慧政务的技术基础和推动力量;二是加快数据要素流动,深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开发,加快提升数据资源质量,加快探索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公共数据开放、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数据产权登记、企业数据资产入表、数据要素交易流通,降低数字化转型成本;三是规范数字劳动力市场运行,加强数字劳动替代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及新就业形态的劳动保障监管;四是开辟城市数字空间,在办公、研发、制造等多环节推广优化远程办公、数字孪生、数实融合等技术,提升智慧办公、智慧决策、智慧服务的水平;五是强化数字平台,特别是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文化、在线购物等平台经济的促进和治理,提高智慧监管能力。

树牢网络安全意识

树牢网络安全意识,加快数字法治建设,做好宣传保障,打造智慧法治政府

一是完善公共信用信息评价系统,依法建立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和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加快打造集约共享的数字底座、高效运转的智能中枢、实战管用的应用场景、数据要素的流通共享高地、牢固可靠的安全支撑;二是完善网络数据安全管理体系以及数据产权、数字权益保护法律机制和技术支撑,加强“人、技、物”三防,合理降低市场主体获取数据的门槛,增强数据要素共享性、普惠性,激励创新创业创造;三是加快涉外智慧普法平台开发,培养专业人才,对国际仲裁、知识产权、外贸投资等领域的法律法规进行系统性宣传,联结天府中央法务区、中国—欧洲中心开展涉外法律服务,为市场主体提供集成优质、智能便捷的法律服务。

打造开放产业生态

打造国际化开放产业生态,创新国际化贸易投资体制机制,营造国际化宜商宜业环境

一是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利用智慧蓉城建设完善外资政策告知方式,完善跨境电商及数据跨境流动监管方式,畅通外资企业投诉渠道,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二是打造高效便捷的跨境贸易服务体系,优化升级国际贸易在线业务办理和企业服务“单一窗口”,健全境外投资的相关法律、政策智慧预警能力,扩大智慧系统覆盖范围,便捷化数字关税、数字贸易管理方案。

(作者:尹宏,成都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毛杰,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同城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 2024-01-10 1 1 成都日报 c126449.html 1 加快推进营商环境6.0改革落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