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甲寅虎年(1914年)的马老,在癸卯年腊月初三(公历2024年1月13日)迎来110岁生日,正式步入天寿之年。
步入高龄后,马老每年的生日都是文坛津津乐道的话题。在马老女儿马万梅女士发来的马老近照和视频里,老人家面色红润,神采依旧。在生日前夕,他兴致盎然,挥毫泼墨写下“福”“寿”二字,将这份美好祝福传递给他人。
精神之礼
将对真理、理想的追求融入创作
置身不同领域、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读者都能从马老的人生经历中收获力量。
马老将对真理、理想的追求融入文学创作中。“乘着余霞满天的光景,大写特写。”这是马老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很好地道出了他的写作热情与目标。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忧国忧民”的《沧桑十年》、“惊心动魄”的《京华夜谭》、纪实文学《在地下》、短篇小说集《找红军》、长篇小说《清江壮歌》、被翻拍成电影的《夜谭十记》……在马老近800万字的文学作品中,其中《清江壮歌》和《夜谭十记》最为读者熟知。《清江壮歌》取材于马老的亲身革命经历,女主角刘惠馨的原型就是马老的妻子,遭叛徒出卖牺牲,一岁多的女儿下落不明。依靠组织和公安部门找了20年,历经坎坷,1960年终于找到。但使马老真正扬名的代表作是1982年出版的《夜谭十记》。此书写尽了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百态,其中,《盗官记》被著名导演姜文改编为电影《让子弹飞》。
步入高龄后,马老的创作依旧“马不停蹄”,坚持写作且出版不断,近年出版的《马识途文集》就有12卷,足足480多万字。即使生病期间,他仍坚持奋力写作,作品初稿完成之际,医生告诉他,肺上的肿瘤阴影不见了,血液指标也完全正常。他戏说道:“咋个,癌魔和我斗,落荒而逃了吗?”
在文学路上,他的文学观激励着后学。他曾说,“文学就是人学,文学就是美学。”1988年在《写作》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马老谈起“文学的目的”时,回忆起自己和作家艾芜交谈到这个话题,得出结论是,文学的目的在于追求和表现真善美。
挥毫之礼
助力寒门学子圆文学梦
书法是马老一大志趣所在,他六岁开始习书,自幼临汉碑,习汉隶,其隶书造诣尤有特色,用笔简练,喜以中锋入纸,因此字态沉稳,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马老早年即对晋唐书风、汉魏碑刻、三代金文深入研究,在吸收历代名家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师古融今,力求严谨而饶于变化。四川省人大历史陈列馆馆名、弟维小学校名、市二医院院名……均是出自马老之手,字体遒劲有力、刚柔并济。
他这样理解书法艺术,“习书是一种精神享受,是个人的思想载体。”“每当写书法,自己的内心一切都放开了,心之所至,任意挥洒。”
秉笔写字是为一趣,但马老挥毫间还心系文学后辈。他将个人的书法作品用于慈善,帮助了许多人。2014年1月,“马识途百岁书法展”举行,200余幅书法作品共卖出230万元。义卖结束后,出乎很多人意料,马老宣布把义卖所得全部作为“奖学金”捐赠给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学院用这笔钱专门设立了“马识途文学奖”,每年评选一次,用以资助热爱文学、追逐梦想、品学兼优的大学生。自2015年开始颁发至今,“马识途文学奖”已经资助了一批又一批川大寒门学子。
在马老108岁之际,在本报的促成下,四川大学文新学院的138位“马识途文学奖”获奖学子曾将一份包含真诚和感恩的感谢信送给马老。执笔者王沁说:“马老是我迷茫时亮起的灯,我感谢马老,让我的文学梦更加笃定。”
值得一提的是,马老还有个心愿,那就是110岁在北京举办他的书法作品展。马老曾经在90岁、100岁、104岁时,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了他的“百岁书法展”和“马识途书法展暨《马识途文集》发布会”,堪称文艺界盛事。据成都诗婢家美术馆馆长赵文溱透露,目前,正在和中国现代文学馆接洽,筹备马老110岁在北京举办的书法作品展。马老说:“我希望自己身体能保持好,今年想再去北京,看看我的老朋友!”
马老写下110岁自寿诗
壮岁同许孺子牛 老来自诩识途马
1月13日,是著名作家马识途110岁的生日。每年的生日,也是马老与老朋友们一年一度聚会的日子。这是约定俗成的习惯:不做生、不接访、不收礼,和三五老友一起辞旧迎新。今年和往年一样,朋友之间“打平伙”。
13日上午,马老身着喜庆的红色毛衣,静待亲朋好友们的到来。这次聚会的有十来个人,包括李致先生、杨潇女士……他们在马老的书房交谈到11点40分,就前往食堂吃饭。
今年95岁的李致先生做了一场开场白。他说,“大家团聚在一起,祝福马老110岁,大家很开心。我建议大家站起来,一起祝福马老110岁生日快乐、继续前进、年年增寿。”听闻建议,大家站起来动情地齐唱两遍生日快乐歌,为马老贺寿。马老也对大家的到来表示了感谢。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欢聚,马老专门写给李致先生一个条幅:“致公清赏:好书何妨百遍读,至友不可一日忘。”落款是“百十岁 马识途”。
值得一提的是,马识途当日兴致盎然,还写下一首110岁自寿诗:
百十高龄正自诧,至友祝寿来我家。
风雨同舟岂能忘,沧桑历尽惊白发。
壮岁同许孺子牛,老来自诩识途马。
终身成就乃过誉,百年巨匠未自夸。
拂尘开卷温旧籍,著书立说愿犹赊。
犹忆明师讲根由,说文解字读龟甲。
七八至友醵饮乐,百十寿星喜无涯。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泽登旺姆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