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01月15日

青白江区大同街道以解决部分群众用水难题夯实主题教育成效

汩汩清水 润了田地暖了人心

近日,记者走进青白江区大同街道界牌村,新建成片的高标准良田映入眼帘。地里小麦拔节生长,柔软细长的麦叶葱郁透亮。曾经断流的沟渠内,汩汩清水沿着渠道欢快地流向下游。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

村子新貌的背后,是青白江区大同街道扎实推进主题教育整改整治工作走深走实的生动实践。据悉,大同街道将“民生热点、群众需求”纳入主题教育整改整治问题,积极主动解决同福村、界牌村、青龙村部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难问题,让为民服务可感可触可及。

坚持问需于民

建好两本台账

“何孃,改造后用水方便了哇?” 结束了商讨壁山提灌站扩建的现场会后,青白江区大同街道工作人员叶耀艳又马不停蹄地走进附近村民家中询问情况。闲话家常间,村民何兰拧开了院子里的水龙头。一股清亮的自来水喷涌而出。“我们这里属于丘区,自来水供水管道改造以前,水压很低,特别是在用水高峰期,打开自来水细得像线一样,洗菜接水都要很久。现在对了,随时用水都很方便。”谈及改变,何兰很满意。

改变来自坚持问题导向,深入一线收集社情民意。

生产生活用水问题的堵点在哪里?

同福村、界牌村、青龙村自来水水压低,自来水管安装不足,造成部分农户生活用水不便;界牌村土地流转后,沟渠水系维护不到位,大、小春期间800余亩耕地农业生产用水存在困难……坝坝会上,青白江区水务局、大同街道两个单位相关负责人和村民们面对面,问需求、听民意。飞速落下的笔尖下,记录下一线最真实的声音和期盼。

难点怎么解决?

“我们考虑依托乡村水务试点工程,通过更换、新铺设供水管道,解决1200余户村民生活用水水压低的问题。”“实施界牌村周家碾段沟渠整治项目,同步实施高标准农田沟渠整治项目,着力化解界牌村耕地农业生产用水困难的问题……”民情茶馆内,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和群众谈问题,想办法,说举措。厚厚的记事簿里,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化成了一条条有力的整改举措。

“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专题研讨会商等方式形成了问题和整改两本‘台账’,依托项目化推进的方式逐一整改落实。”大同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深入田间地头

强化监督抓实效

扩容改造后的沟渠向坡地延伸。坡地深处,哗哗水声渐响,新建阀门将上游渠道流下的清水汇集,形成一个小型蓄水池。

“没建水阀之前,因地势落差,上游壁山渠提灌站的水流到周家碾段附近时大部分就分流了,流到下游沟渠的灌溉用水变少。同时,随着撂荒地整治、草坪腾退等工作推进,耕地面积增加,生产用水需求增加。特别是大、小春期间,界牌村农业生产用水紧张的问题较为明显。”跑遍了田间地头,叶耀艳对界牌村情况很熟悉。“实施界牌村周家碾段沟渠整治项目后,目前已完成沟渠清淤、河渠维护、闸门修建等工程,同步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中5条沟渠的整治。接下来我们即将启动2个小型提灌站建设,着力化解界牌村800余亩耕地农业生产用水困难的问题。”

做细民生实事,强化监督问实效。记者了解到,大同街道同时联动相关部门抓好片区协作机制开展,街道纪工委联合驻区水务局、区农业农村局纪检组,形成监督纵向贯通体系,最大化拓展监督探头,聚焦项目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紧盯项目立项、招标、实施、验收等环节,以跟进式监督、“四不两直”等方式开展工作督查,力促民生工程落实落细,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王丹

--> 2024-01-15 王丹 青白江区大同街道以解决部分群众用水难题夯实主题教育成效 1 1 成都日报 c126663.html 1 汩汩清水 润了田地暖了人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