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01月15日

仓廪实 产业强 文化兴

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建设共富共美锦绣郫都

良田起伏,汉姜片区稻花香里说丰年,饱满的米粒不断充实着“天府粮仓”;星云舒展,菁蓉湖畔科幻热度不减,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迸发科创活力;战旗飘飘,红色战旗、科创东林、花映红光等接连成片,继续“走在前列、起好示范”。

2023年12月29日,中共成都市郫都区委十五届七次全体会议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聚焦“科创高地、锦绣郫都”建设,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实施“五大点亮”工程 推动城乡多要素融合

上风上水、八河并流,自古以来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地处成都西北的郫都区毗邻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高新西区,具有“进可都市、退则田园”的区位优势。2019年12月,成都西部片区8个区(市)县被纳入首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郫都区位列其中。

根据全会部署,郫都区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实施“五大点亮”工程,努力绘就“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市民更向往”的锦绣画卷。

总投资3.98亿元的郫都区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里,高端种植培育中心、深加工及仓储物流中心、现代种业研发中心、生态农业体验中心等一应俱全;川菜产业园里,成都步科智能有限公司打造了步科数字化中央厨房体验中心,联合四川旅游学院烹饪学院打造产学研为一体的服务体系,为食品和餐饮行业的数字化发展赋能。

在郫都,城乡融合发展的案例数不胜数。全会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任务,要以“规划点亮”工程推动城乡功能融合,把城市与乡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优化完善城乡空间布局,发挥城区引擎带动作用,做优做强中心镇村功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以“科创点亮”工程推动城乡产业融合,“集中连片”打造天府粮仓郫都片区,“建圈强链”壮大现代都市农业,“村园联动”培育乡村新兴产业。要以“艺术点亮”工程推动城乡文化融合,把文化作为城市的根和魂,推动城乡优秀文化共生、文化产业共兴、精神生活共富。要以“改革点亮”工程推动城乡要素融合,打通城乡土地高效配置通道,畅通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渠道,拓宽城乡资金整合利用路径。要以“党建点亮”工程推动城乡治理融合,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增强智慧治理能力,提升安全韧性水平,以高效能治理促进高水平融合。

集中连片示范带动 夯实天府粮仓郫都片区

稻谷去杂去糠皮,抛光震荡,再通过光谱仪器进行色选,最后形成高品质大米装袋。近日,占地11亩的汉姜片区农事服务中心建成投运,中心按照“粮油生产、设施先进、产业链条完整、综合效益良好”的目标进行建设,将满足周边2000亩水稻育秧、粮油作物的烘干、仓储与加工等需求,进一步提高水稻、小麦产后质量。

望帝杜宇教民农桑、丛帝鳖灵治水兴蜀……郫都区是古蜀文明发源地和长江上游农耕文明的源头,自古以来就有重农兴农的历史文化基因。近年来,郫都区创新实施“示范带动”工程,高标准规划建设汉康乡村振兴示范走廊,战旗、农科、东林、广福、古城、世园会、影视城、豆瓣农庄等八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全力打造城乡融合的现代化农业乡村发展新样板。围绕“做精特色农业、做大川菜加工、做优花卉盆景、做强农旅融合”进一步创新顶层设计,郫都区初步构建起“一核引领、三区协同、七园共兴、多点呈现”的高质量发展格局。重点加快汉姜等3个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聚力打造新时代“天府粮仓”成都片区核心区,努力把郫都打造成为全国都市农业发展引领区。

2023中国农民丰收节,“天府水源地”公共品牌郫都十大特产亮相,鲜香嫩脆的唐元韭黄、肉质紧密的云桥圆根萝卜、清爽解腻的新民场生菜、口味香辣的德源大蒜……特色农产品令人垂涎欲滴。目前,郫都区已创建唐元韭黄、新民场生菜等多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建成8个出口备案基地。

在安德街道,金田种苗、金穗绿丰、德维蓝地等多家高端种业龙头企业集群成链,一个集研发、生产、销售、配送、展示、服务于一体的现代种苗生产发展综合示范基地已经形成,辐射全国种业面积超过200万亩,带动产业链上数十万人就业创业。

按照规划,到2027年,郫都区农业总产值实现49亿元、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5家、建成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天府水源地”农业公用品牌享誉全国。

区域共建村园联动 助推科创高地产业发展

在郫都区、高新区、温江区三区交界处,总体规划面积42.2平方公里的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正在加快成势。按照“园区共建、项目共引、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充分发挥高新区“产业+政策”和郫都区“土地+配套”优势,高新区、郫都区携手规划建设“高新·郫都合作共建电子信息产业园”,目前已聚集成都智算中心、东材科技等一批“153”项目,形成了“1+1>2”的共建效果。

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科创是动力,产业是关键。郫都区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产业带动、服务保障”能力提升行动,先后培育一批农业“链主”企业、催生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渐打造形成一批特色产业全链条典型模式。依托四川农业大学、西华大学、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郫都区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耦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就地就近转化应用,破除农业科技难题,重点提档升级6个市级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园,全面提升农业创新力、创业力、创造力。

随着世界科幻大会、世园会先后落地,郫都区擦亮科幻、园艺等名片,也以此为契机,“村园联动”培育乡村新兴产业。郫都区充分发挥成都科幻中心片区、中国川菜产业城、成都影视城辐射带动作用,联动周边区域探索“高校院所+龙头企业+特色村”融合机制,在林盘、绿道、公园等空间有机植入研发设计、科幻创作、科普研学、花卉展销、高端康养等多元业态,建设科幻作家村、田园科创总部、康养综合体、游学研学基地、外景拍摄基地,拓展延伸乡村新兴产业链,打造形成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和网红打卡地,构建产业园区与农村区域联动互促的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已加快建设深圳步科数字化工厂研发总部等项目10个,建成袁隆平种业硅谷等科幻科普研学基地4个。

宜居宜业智慧便捷 奏响融合发展幸福乐章

街拍一秒出圈,年轻人最爱的文艺打卡地,这就是郫都区新晋网红地标——东林艺术村。去年10月,东林艺术村在田野农耕区、田野林盘区、袁隆平杂交水稻科技馆等内容基础上,同时建成田野音乐街区、田野市集、田野音乐营地、田野艺展区、大地舞台、机车房车营地等项目,成为农研文商旅一体化融合项目。

乡村是城市的“诗与远方”,郫都区聚焦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施城市创意、设计、美学等资源赋能乡村发展行动,推动城乡生态、文化等多元价值充分释放。郫都区开展全域景区化艺术化改造,常态举办大地艺术季活动,打造东林艺术村等特色村庄3个、吕家院子等特色林盘14个,植入精品民宿、花展会展、主题婚庆等消费场景,带动乡村旅游收入突破120亿元,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豆瓣博物馆、乡村十八坊、天府文化农耕博物馆等一批文博场馆相继建成,蜀绣学院、文创产品设计工作室等相继成立,蓉宝蜀锦、豆瓣侠玩偶、唐昌蜀绣布鞋等一批文创产品让“乡愁记忆”可体验、可感知、可珍藏。

同时,依托智慧郫都建设,郫都区坚持改革引领、数字赋能、整体协同、终端问效,统筹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策要素“一网通享”、企业诉求“一键回应”、经济运行“一网统管”、区域市场“一体协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经营主题获得感,统筹推进政务服务。2023年,区政务大厅获评省级文明单位,完成第一批无差别综合窗口“省内通办”试点验收,积极向省市争取指导10个街道(镇)完成省级示范便民服务中心全覆盖创建验收。

郫都区将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主战场、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战略突破口,努力开创“科创高地、锦绣郫都”建设新局面,奋力谱写现代化郫都建设新篇章。

郫都区供图

--> 2024-01-15 仓廪实 产业强 文化兴 1 1 成都日报 c126675.html 1 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建设共富共美锦绣郫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