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01月17日

推进“三个务必”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张仁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号召“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三个务必”,充分彰显了百年大党坚定的战略自信和高度的战略清醒,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自警自励的政治智慧和求真务实的政治品格,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责任担当。推进“三个务必”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引导当代大学生深刻理解“三个务必”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能够深化大学生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认同和政治认同,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

深刻领会“三个务必”的丰富内涵

“三个务必”作为中国共产党自我警醒的一种理论话语和政治要求,它指向党的主体锻造,有着深厚的理论意蕴。它既有伟大建党精神的真理映照,也有革命优良传统的星火赓续,还有辩证矛盾观的哲学底蕴。

伟大建党精神激励党“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印刻着党的初心和使命。从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容要素来看,“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也与三个“务必”中的“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度契合。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高度凝练,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本和源、灵和魂,并在党的建设和党领导的创造性实践中丰富发展,活化为具体的时代革命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伟大建党精神与“三个务必”的相通性,使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具有了真理和理想的革命因子。伟大建党精神的滋养作用促使初心和使命融入党的每一个创新的理论。

革命优良传统感召党“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革命的优良传统也就蕴藏在百年党史中,它感召着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先辈革命遗志,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谦虚谨慎的态度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精神传承。毛泽东同志曾以“两个务必”告诫全党,“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要求每一个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优良作风,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这既是对革命先烈的告慰和缅怀,也是对自我方向的确证和指认。这就以言简意赅的话语融入了红色基因,促使全党的历史记忆更加持久,从而深刻认识到话语背后的革命精神与高尚志向,赓续党的红色血脉。

辩证的矛盾观促使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并取得革命胜利的真实写照和智慧结晶。社会在矛盾运动中前进,有矛盾就会有斗争。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这对我们的斗争精神、斗争意志、斗争本领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敢于斗争是立场和原则,善于斗争是方法和策略。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主动到各种斗争中经受磨砺,不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能力,提升斗争本领,才能切实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实做好。

“三个务必”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价值

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意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的立身立命之本。“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政治追求,为教育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供全新的价值指引。“三个务必”中的初心使命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以中国共产党人的至高要求扣好人生第一颗“纽扣”,在追逐理想中纠正自身过失和航行方向,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厚植人民的价值追求和集体主义奉献精神,对增强大学生对人民群众的政治、思想和情感认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有利于锤炼大学生的精神品质。“三个务必”包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优良作风和鲜明特质,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优秀的精神品质。将“三个务必”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现党的优良品质传授给大学生,并在实践中得以检验,有利于锤炼大学生的精神品质,夯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高校思政课是贯彻落实“三个务必”的重要平台,两者结合既能保证大学生优秀精神品质的形成,又体现高校思政课的政治性、有效性和实用性。“三个务必”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大学生形成优秀的精神品质,在生动的教学实践中掌握“三个务必”的精髓要义,形成顽强的精神意志。

有利于练就大学生的斗争本领。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斗争实践和经验是大学生学习领悟革命斗争精神的宝库。广大党员长期表现出坚强的斗争意志和高超的斗争艺术,为大学生磨练自己的意志提供了真实有效的参照,勉励大学生在面临困境时要敢于打破常规和勇于斗争,乐于接受新的挑战。当代大学生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是党的伟大事业的接班人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因此要珍惜韶华、发奋图强,不断增强自身本领,为投身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行斗争而做好准备。“务必敢于斗争”激励大学生练就过人胆魄、增强斗争定力。斗争讲究方法和策略,需要认真研究古往今来斗争实践智慧,根据具体的斗争情况合理选择运用。“务必善于斗争”激励大学生努力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自觉将党对青年的谆谆教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学习内生动力;激励大学生积极学习斗争策略、提升斗争艺术、掌握斗争方法,从而不断增强斗争本领。

“三个务必”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提升思政课教师对“三个务必”理论的驾驭能力,增强融入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全面性。“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个务必”融入思政课教学,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一是加强对“三个务必”理论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内容设计,强化融入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二是加强思政课教师对“三个务必”的科学内涵、历史逻辑、重大意义等内容的理解,夯实理论功底,为融入思政课教学打牢坚实基础;三是坚持以学生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围绕学生关心关注的现实问题和思想疑惑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课堂活力。

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内容融入的实效性和亲和力。一是专题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要善于挖掘中国共产党的感人事迹和优秀案例,讲实讲好讲活中国共产党故事,并将其有机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等案例教学之中,增强学生历史意识和政治认同感。二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要善于挖掘、整合、利用丰富的校内外红色教学资源,如校史馆、博物馆、纪念馆等以及相关的学术资源,共同服务于思政课的理论教学;尝试让学生广泛参与实践项目,如党史题材“微视频”制作和全国性教学研究竞赛等。三是“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将思政课堂延伸到课外,用真实的环境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可以通过开展“红色行”“助老服务”“志愿者服务”等形式的社会调查或者社会考察,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校外参观,真切感受“三个务必”的重要现实意义。

推动各门思政课分工协作,切实找准融入的发力点和侧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由于各门课程定位不同,侧重点不一样,“三个务必”融入思政课教学要注意在教学内容上避免简单重复。要深入研究“三个务必”如何与各门思政课教材内容有机联系与内在契合,站在党的理论创新高度,找准“三个务必”融入自己所教课程的着力点,理顺找准“三个务必”融入思政课相关章节的教学切入点和侧重点,形成若干专题教学设计、教学讲义和教学案例,深入推进各门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教学载体的协调与完善,使课程内容始终与党的理论创新保持同频共振,在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历史逻辑中,讲好“三个务必”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强大效应。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文系四川大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教改项目“‘三个务必’融入《毛概》课教学研究”(MYESD202322)阶段性成果。

--> 2024-01-17 1 1 成都日报 c126778.html 1 推进“三个务必”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