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01月18日

“圈”内满足所需 “近”享美好生活

焕然一新的江华社区

和平社区乡愁馆

什么是“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步行15分钟即可享受到养老、医疗、教育、交通、购物等各种生活服务,它是社区居民的会客厅,更是老百姓家门口的“烟火气”和“幸福圈”。

在龙泉驿区步行不超过15分钟,你就能感受到柴米油盐的充实、近在咫尺的烟火气……如今,15分钟对当地百姓来说,不仅是时间的尺度,更是衡量生活便捷度与幸福感的标尺。

“小家”之外有“大家”

“一老一小”牵动万千家庭,关乎民生福祉。在十陵街道和平社区,一些老年居民的生活也因“15分钟社区生活圈”而丰富多彩。

“最美不过夕阳红……”在和平社区活动室,63岁的刘阿姨正拿着话筒唱歌,引来现场一阵合唱。刘阿姨居住在和平社区平安家园小区,小区内不仅设有活动室、多功能厅、图书室等活动空间,还为老人提供文化娱乐、健康指导等服务,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多样化养老需求。

“我每天都去社区活动室唱唱歌打打麻将,到点就去社区食堂吃饭。食堂的饭菜营养又健康,很符合老年人的口味,像我们这样的老人还享受优惠,挺好。”刘阿姨乐呵呵地说道。

家门口就是生活圈,家周边就是“幸福圈”。和平社区通过党建引领、志愿服务,集中打造一批服务功能完善、服务主体多元、服务质量较高的公共服务设施,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的休闲娱乐、学习分享、运动健身等多种服务,满足群众日常生活需求,保障社区服务的高覆盖与便捷可达。

“魔鬼三角区”变幸福生活圈

几十年前的小区规划设计满足不了如今的群众需要,而老旧小区又呈现居民需求大、改造成本大、改造困难大的病态。如何利用有限资金让小区得到最大提升?十陵街道江华社区通过小区空间“重组”,让幸福生活圈打造在老旧小区中展露出了新的特征。

一直以来,江华社区的小区主通道承担着汽车、自行车、行人双向进出的沉重任务。随着社区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小区内不仅容易形成交通堵塞,更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通过适当收缩绿化带,江华社区将主通道宽度从7米拓宽到了9米,同时设置隔断增加独立的进出自行车道和步行绿道。在主通道实施人车分流后,江华社区又将小区设置成单向通道进车,侧门环线出车,老旧小区里瞬间多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像这样的“康庄大道”,江华社区已拥有9条,覆盖小区80%的路面。在“重组”空间后,小区不仅没有丢失绿化率,反而在新腾出的空间里设置了休闲花亭、花园、停车场、垃圾房、文化广场和路灯,同时将破旧瓦房升级成物业服务中心,让生活圈从更为科学和安全的空间规划中得到质的提升。

改造前,江华社区的绿化带和普通老旧小区一样“圈地”“种菜”“晒衣”,“接地气”的生活景象带来的是邻里间的矛盾和环境的脏乱差。而现在,像居民张丽这样的志愿者们会每天不定时清扫小区路面的树叶和垃圾,同时为花草浇水。昔日的“魔鬼三角区”已逐步转变成为锻炼、赏花、晒娃的幸福生活圈。

足不出“圈” 幸福加码

“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在龙泉驿区“多点开花”,圈出了居民家门口的幸福生活,也提升了全域幸福指数。如何让社区“生活圈”更具特色?这是基层面临的崭新课题。

“我们是一个城市化发展时间短、服务人口多、异质化严重的城镇社区。”大面街道师大社区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师大社区建设社区绿化公园,构建居民“邻里中心”,打造艺创学院,建立涵盖政务、生活、教育、医疗等多位一体的社区服务资源体系,结合“微网实格社会治理服务平台”和“社区五码”,运用“智慧化”手段,让需求“上得来”,服务“下得去”。

整合各方资源,发挥各方优势,这是助力建设“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的重要保障。位于东安街道的东安湖社区优化社区配置资源,社区党组织与洪河村党委、平安村党委、中国电网等多个党组织联建共建,探索成立社区发展治理协会,打造“一站式”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统筹片区东安湖公园、“一场三馆”“一校三院”、东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优质资源,科学规划建设东安湖片区“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

下一步,龙泉驿区将进一步完善“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的打造,探索更加精细化的社区模式,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让幸福生活不出“圈”,持续扩大市民的“幸福半径”。

--> 2024-01-18 1 1 成都日报 c126836.html 1 “圈”内满足所需 “近”享美好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