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产业更融合
建设多元产业长廊
串联农业影视等板块
“这里夏天特别好玩,而且出门就能到,周边场所设施都很完善。”在郫都区唐昌镇先锋村度过休闲时光,已成为市民刘女士的日常。
农家乐、红梅林、湿地、农田景观……先锋村以弘扬传统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为基础,打造了“农夫记忆”品牌,创新了农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提供了乡村振兴的新思考。而在郫都区,如此的乡村改造不只存在于先锋村。
据了解,郫都区以徐堰河、柏条河为引,规划18公里汉康示范走廊,融入水、田、林、湖等元素,沿线建成的20个水美乡村串联起农业产业园、世园会分会场、川菜产业城、影视城等板块,成为一个水美乡村多元产业长廊。
水清岸绿是实现最惠普民生福祉的第一步,而将水生态资源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产业发展动能则是关键所在。郫都区依托“八河并流”优良水生态本底,打造了科创东林、花田汉姜等9个特色产业组团,将花卉苗木、有机蔬菜、休闲旅游等产业有机融合。
同时,郫都区也将文化元素融入水美乡村示范带建设中,深度挖掘农耕传统习俗和水文化内涵,举办“望丛祭祖”“龙舟会”等文化活动,展现人水相亲、水文相融的水美文化,并以河长制为抓手,建立水文化示范教育基地,将水美文化植根于院落文化。
■新闻多一点
为何要建水美乡村示范带
近年来,成都集成塑造了水清岸绿、河畅景美、水村相融、人水和谐的水美乡村,取得阶段性成效。郫都区战旗村等5个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龙泉驿区红旗村等7个村获评“四川省水美新村典型村”。同时,成都计划到2025年创建水美乡村350个。
“通过采取‘一村多点+’‘多村联片+’等方式,以流域水系为主线,借助水利风景区、河湖公园、清洁生态小流域等载体,突出了重要节点打造,形成规模效应和特色品牌。”成都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此来破解乡村水利 “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局面,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在如此一系列的措施支撑之下,水美乡村示范带也就应运而生。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魏捷仪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