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永强/文 图据本报资料图片
成都是一座因花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蓉城”的别称。成都有着2000余年的芙蓉栽培史,珙桐、蜀葵等极具代表性的植物,更显示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成都也是一座以园闻名的城市。成都的园林,不仅有着美好的形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也见证了数千年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惬意和幸福。
以“公园城市 幸福成都”为主题的2024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将于4月26日开幕。即日起,成都日报副刊“天下成都·浣花”将开设“蜀园记”栏目,梳理成都历史上园林的发展源流,探寻公园城市的历史基因。
历史上,成都有众多的池苑园林,并建有亭台楼阁,种植各种花卉,林木枝叶繁茂、景色宜人。陆游就曾有诗赞这些园林,“佳园寂无人,满地梅花香。”“税驾名园半日留,游丝飞蝶晚悠悠。”
唐宋时期,成都著名的池苑主要有摩诃池、江渎池、万岁池、合江园、西园等,著名的园林主要有合江园、西园等,也是当时成都主要的风景游览胜地。
摩诃池:画船来往碧波中
隋文帝统一全国后,封其四子杨秀为蜀王,驻守成都。杨秀见旧城广不过七里,规模窄小,便加以扩建,重点是扩建西、南两面,使之广达十里。因而唐代整个成都新城区,皆称为子城。陆游的《晚登子城》曰:“江头作雪雪为成,北风吹云如有营。驱车出门何所诣,一放吾目登高城。城中繁雄十万户,朱门甲第何峥嵘,锦机玉工不知数,深夜穷巷闻吹笙。”就是描写扩建后的城市规模。建子城时取土之坑,改造为摩诃池。
摩诃池水面广阔,一年四季各有风韵。池中不仅有鲜鱼供人食用,而且有锦鲤任人观赏,是休闲垂钓的好去处。“傍池居住有渔家,收网摇船到浅沙。预进活鱼供日料,满筐跳跃白银花。”摩诃池又是鸟的天堂,“内人追逐采莲时,惊起沙鸥两岸飞。”岛屿亭台和花草树木相互掩映,“树头木刻双飞鹤,荡起晴空映水门。”加上宫墙堤岸曲折点染,自然成为文人雅客泛舟游赏之胜地。武元衡在此送过友人李侍御,薛涛在此赠过萧中承,而杜甫则陪过严郑公泛舟畅游。
春天,池水碧蓝胜于天:“御沟春水碧于天,宫女寻花入内园。”“摩诃池上春光早,爱水爱花日日来。橄李雪开歌扇掩,绿杨风动舞腰回。”池畔春风送暖,杨柳吐绿,画船竹篙划破一池春水,银色丝绦绣出满园生机。花蕊夫人写道:“早春杨柳引长条,倚岸缘堤一面高。称与画船牵锦缆,暖风搓出彩丝绦。”盛春二月,海棠花开灿若红霞;摩诃池畔,海棠稠密盛开如锦。“海棠花发盛春天,游赏无时引御筵。绕岸结成红锦帐,暖枝犹拂画楼船。”暮春三月,摩诃池畔姹紫嫣红,群花争艳,“画炯轻挠柳色新”。面对如此美景,难怪诗人会发出“摩诃池上醉青春。不辞不为青春醉,只恐莺花也怪人”的感慨。
春去夏临,摩诃池景象一新,“珍木郁清池,风荷左右披。”池中荷花盛开,阵阵清香扑鼻。“嫩荷香扑钓鱼亭,水面文鱼作队行。宫女齐来池畔看,傍帘呼唤勿高声。”夏游摩诃池,更是别有一番情趣:“翠荤每从城畔出,内人相次簇池限。嫩荷花里摇船去,一阵香风逐水来。”
到了秋季,摩诃池澄澈如镜:“高烧红烛点银灯,秋晚花池景色澄。”池畔群芳斗艳,四季常新:“五云楼阁凤城间,花木长新日月闲。”晚秋时,池上秋风阵阵,“湍驶风醒酒,船回雾起堤。高城秋自落,杂树晚相迷。”
北宋时,摩诃池水面已大为缩小。宋祁在《过摩诃池》中写道:“十顷隋家旧凿池,池平树尽但回堤。清尘满道君知否,半是当年浊水泥。池边不见帛阑船,麦陇连云树绕天。百岁兴衰已如此,争教东海不为田。”如此沧海桑田的感慨,可见摩诃池确实已是今非昔比了。到了南宋,陆游诗称“摩诃古池苑,一过一销魂”,又注明“蜀宫中,旧泛舟入此池,曲折十余里,今前后门虽已为平陆,然犹号水门”。可见南宋时池已缩小不能行舟到浣花溪了。
五代前蜀王建改摩诃池为龙跃池。王衍即位后,“以龙跃池为宣华池,即摩诃池也。”又大兴土木,环池兴建宫殿亭阁,修成为宣华苑。花蕊夫人在《宫词》中描绘宣华苑内景致:“安排诸院接行廊,外槛周回十里强。青锦地衣红绣毯,尽铺兰麝郁金香。”“三面宫城尽夹墙,苑中池水白茫茫。只从狮子门前入,旋见亭台绕岸傍。”“牡丹移向苑中栽,尽是藩方进入来。未到末春缘地暖,数般颜色一时开。”“满殿香花争供养,内园先占得铺陈。”宣华苑景致优美、建筑华丽,为当时著名的皇家大花园。
合江园:税驾名园半日留
中唐时,剑南节度使韦皋在成都二江汇合处修建合江园。建好以后,一直都是繁华热闹的码头渡口,无数的舟楫停泊于此随时扬帆驶入长江,“蜀人入吴者,皆自此登舟。”“门泊东吴万里船。”
当时的草堂东边是万里桥,桥东边是合江亭,草堂靠在水边,自然能看见前往吴地的船只了。后来,韦皋在合江亭旁边又新建芳华楼及其他一些阁楼台榭,并在周围植下许多美丽的奇花异草,栽植美竹异卉。晚唐时,合江园便成了宴饮游乐的首选之处,无论是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吟诗作赋、迎来送往、宴请宾朋,还是普通百姓携家人踏青赏花、娱乐休憩,几乎都在这里进行。到了北宋,整个国家战乱频繁,国事衰微,合江亭也就荒芜废弃了下来。南宋时,成都知府吕大防看见合江亭破败不堪,心中很是惋惜,于是命人修缮,作为船官治事所,以供宴饮游乐。晁公溯在《合江舟中作》描写了站在亭中,可见江面宽阔,有白鹭的身影出现其间:“云气昏江树,春流没钓矶。何如连夜涨,似欲送人归。乱石水声急,片帆风力微。舟师且停槽,白鹭畏人飞。”吕大防在《合江亭记》中生动地描绘了合江亭的美景:“俯而观之,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草竹,列峙于其前。鸣獭抑扬,鸥鸟上下,商舟渔艇,错落游衍。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对岸有赵园,即赵穆仲园,平时合江亭有船可渡。春水未涨时,可涉江而过,“鸦藏高柳阴初密,马涉清江水未生”。
此时的合江园已不再有唐时的辉煌,但依然是成都人游乐的好去处。周熹就曾写《合江亭》记他在此处避暑的事:“却暑追随水上亭,东郊乘晓戴残星。余歌咽管来幽浦,薄雾疏烟入画船。兴发江湖驰象魏,情钟原瞩咏飞鸽。故溪何日垂纶去,天末遥岑寸寸青。”那些消失的梅花也重新开始飘香,白麟曾写过《合江探梅》:“艇子飘摇唤不回,半溪清影漾疏梅。有人隔岸频招手,和月和霜剪取来。”每到冬季,梅花含苞待放时,官府的管理人员就会随时观察合江园的梅花,“每花开及三分,巡检司具申一两日开燕,监司预焉。”官府还会邀请文人们来赏梅聚会。
成都商业发达,商船、渔船、客货船往来如织,皆泊于亭下,遂成为饯别之地。遥想当年合江亭中,文人墨客们眺望着亭下江中点点白帆,品茶吟诗或送别友人,该是多么惬意和浪漫的事情啊。范成大离开成都时,友人送行都是从合江亭开始的,甚至还有人一直送到合江县。范成大诗云:“合江亭前送我来,合江县里别我去。”
西园:四序风光日日新
按《宋诗纪事》载章楶诗《运司园亭》序,西园在宋代转运司署内,今成都市正府街一带。西园内树木葱郁,花草茂盛,风光明媚,秀丽景观引人入胜。赵抃曾盛赞:“争知蜀国西楼好,四序风光日日新。”好在何处?章楶写道:“古木郁参天,苍苔下封路。幽花无时歇,丑石终朝踞。水竹散清润,烟云变昏暮。”吴师孟这样描写:“乔木不知秋,名花数逾百。远如山林幽,近与尘埃隔。”孙甫在《西园》中也写道:“外台富园池,兹焉甲西南。异花间棠梅,良木森梗楠。”可见,西园古木参天,苍苔封路,竹青兰茁,池清波净,百种花卉,四时不歇。不以金碧辉煌取胜,而是讲求“谁知园亭胜,似与山林同”的自然之趣。
吴中复在《西园十咏》中写道:“成都西园,楼榭亭池庵洞最胜者,凡十所。”十处景观最为出色,可谓处处是景,处处匠心独运,到此地的文人无不为西园的风景打动。许将《成都运司西园亭诗》曰:“高牙负北郭,芳园路西转。鸟鸣恋故木,兰茁归新畹。坐延花景深,行倚筇枝软。翳然思林水,会心不在远。”丰稷《西园》诗曰:“锦城使君园,雅与云洞参。迥光试一览,紫翠绝西南。池映金波静,花沾玉露甘。”孙甫《西园》诗曰:“外台富园池,兹焉甲西南。异花间棠梅,良木森梗楠。”田况《开西园》诗云:“槛外游人满,林间饮帐鲜。众音方杂沓,余景更留连。座客无辞醉,芳菲又一年。”
江渎庙:
好树荫亚芙蕖香
秦始皇统一天下,曾在成都建江渎祠,专祀长江之神。隋开皇二年重建。唐末高骈镇西川时,筑成都府砖城,加强防御。江渎祠几经修建,陆游的《渭南文集》中有《成都府江渎庙碑》记载了淳熙二年范成大重葺江渎庙,用工二万三千八百,有房屋二百零九间,“庙之制度,复还开宝、庆历之盛而有加焉。”说明规模不小。据《老学庵笔记》载,江渎祠还有壁画,庙祝告诉他西厢壁画上画的就是最为鲜华的郭姓妇女的牛车。另外在庙北壁外还画有北宋农民起义军领袖李顺,“美髯一丈夫,据银胡床坐,从者甚众。”
江渎池水域广大,水流清澈,在池中岛屿和水池沿岸都生长有茂盛的竹林,环境十分清爽、幽静。宋祁是这样形容江渎池的:“溪浅容篙短,舟移觉岸长。烟稠菱荷叶,霞熟荔枝房。”喻汝砺也有诗云:“芳兰沉清华,碧藻舒翠缕。晨鹊戏野岸,春鬼集深诸。”唐宋时期,江渎祠成为成都的游览、避暑和宴饮之地。田况《伏日会江渎池》诗曰:“江渎祠前有流水,灌注蓄泄为池塘。沈沈隆厦压平岸,好树荫亚芙蕖香。登舟命酒宾朋集,逃暑大饮宜满觞。”听着流水的轻响,闻着荷花的清香,感受着池周围绿树带来的凉意,更有美酒在手,好友在旁,这是何等的惬意满足。南宋诗人陆游写过两首在江渎池纳凉的诗,在《江渎池纳凉》中,诗人提到“雨过荒池蒋藻香”,而《月夜江渎池纳凉》则云:“微径荒城曲,丛祠野水边。”可见那时的江渎池尽管还是游览及避暑之处,可是与唐时的盛景不能相比了。
《蜀中名胜记》引《方舆胜览》云:“万岁池在府北十里。”欧阳修等编撰的《新唐书》亦称成都“北十八里有万岁池”。因在成都之北,故万岁池又称为“北池”。唐宋成都万岁池水域面积广大,可以灌溉周围的大量农田。此外,万岁池湖面广阔,水波荡漾,风光旖旎,是成都著名的游宴之所。
范成大曾在《上巳日万岁池坐上呈提刑程咏之》中详细描写过:“浓春酒暖绛烟霏,涨水天平雪浪迟。绿岸翻鸥如北渚,红尘跃马似西池。麦苗剪剪尝新面,梅子双双带折枝。试比长安水边景,只无饥客为题诗。”春暖花开的季节,万岁池岸边的树木青翠可爱,不远处的麦苗生机勃勃。诗人将万岁池与临安的西湖相媲美,足见万岁池的美景。费著《岁华纪丽谱》云:“三月三日,出北门,宴学射山,既罢后射弓……晚宴於万岁池亭,泛舟池中。”万岁池成为成都著名的游宴之所,文人墨客云集,留下不少宴饮篇章。岑参的“春池满复宽,晦节耐邀欢。月带虾蟆冷,霜随獬豸寒。水云低锦席,岸柳拂金盘。日暮舟中散,都人夹道看。”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