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交出亮眼的成绩单。在2024年的十个方面重点工作中,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牵引和带动区域协调发展。交通要先行、数字应用人才还不够、能源急需一体化……昨日的省两会会场上,代表委员拿出“金点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走深走实建言献策。
省人大代表丁伟登:
构建四川新型电力系统
助力唱好“双城记”
“能源安全关系全社会发展稳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省人大代表丁伟登在代表团会议上发言,在他看来,构建四川新型电力系统,有助于提高四川电力能源供应可靠性,可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他建议,加快推进西南特高压交流工程建设,打通川内电力能源供应快速通道,同时实现能源资源灵活优化配置,增进川渝两地跨省电力交易,丰富交易品种,优化电网运行,实现联动发展。构建“政企学”联合推进模式,围绕政策设计、市场机制、管理体系、技术标准等方面,研究电力系统运行模式、市场体系与价格机制。探索构建“省-市-区”一体化的多层级虚拟电厂架构,建设省级电力需求侧管理与虚拟电厂管理平台。建立统一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完善行业碳排放核算机制、建立健全重点产品碳排放与碳足迹核算方法。
省人大代表段作其:
组建集体经济联盟
促进村民就业增收
“今年,我们已经接到了超过1万亩的大豆玉米种植订单。”省人大代表、简阳市尤安村党委书记段作其表示,在简阳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尤安村牵头与邻近的10多个村联合起来,组建了集体经济联盟。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天府国际机场通航等战略机遇叠加背景下,简阳市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及城乡融合发展新模式,将简阳打造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省乡村振兴丘区示范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融合发展先导区及天府临空都市农业新高地。
“这些土地通过保底入股分红的形式流转给村集体进行宜机化改造和规模种植,老百姓除了本身的土地收益外,还能增加股份分红和务工收入。”据段作其介绍,联盟采用公司化方式运作,总公司负责生产物资、机械、订单、资金保障及销售等关键环节,以村为单位成立的子公司统筹土地、人力等具体生产管理。如今的尤安村产业兴旺、带动力强,近年来已吸引40多名大学生返乡就业。
“共有资产手里没有凭证,大家总觉得不踏实。”尽管乡村振兴后劲十足,但在段作其看来,农村集体资产股权一直是困扰该村的“痛点”。他建议,通过农村集体资产股权确权颁证,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培育富裕富足的高素质“新农人”。“一旦稳定公平可及的营商环境形成,将对村里新兴产业、人才的吸引力集聚力全面增强。”
省政协委员江欣国:
开展交通现代化试点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近年来,川渝两地深入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推动成渝地区轨道交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轨道网络化水平不高、轨道网络接驳功能较弱、信息互联共享不畅等短板。
针对这些问题,省政协委员江欣国建议,首先是建立交通现代化推进机制,统筹协调解决交通运输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其次是持续优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夯实成渝中部地区的交通支撑,构建“2环16射”铁路网、“3环20射”高速公路网和“2轴31线”城际快速公路网,提高1小时通勤圈的发展水平。
他认为,应鼓励开展交通现代化试点,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毗邻接壤城市(如资阳-铜梁、泸州-永川、达州-万州)纳入交通现代化建设试点方案,鼓励接壤城市交通运输实现更高质量现代化发展,给予交通互联城市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和决策权,在一体化体制机制、交通与产业融合发展、港口群机场群竞争力提升、智慧高速公路关键技术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建成一批示范项目,出台若干示范性政策,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充分发挥示范效应,适时向其他地区复制和推广。
他建议,统筹投融资与建设、运营、管理关系,探索建立促进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的合作机制,通过投资主体一体化带动区域交通现代化。
省政协委员王涛:
多培育应用型数字人才
为川渝两地提供人才支撑
在省政协委员王涛看来,在川渝2023年亮丽的成绩单中,数字经济已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发挥好数据要素的价值和作用,牵引和带动区域协调发展。作为研究数字经济的专家,王涛建议,川渝两地在数字产业集群、数字人才、数字商贸三个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他建议,依托四川省2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与重庆产业优势互补、相互协同,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新材料等方面深度合作,建设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国家级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夯实以数字创新技术赋能新兴产业的数字经济圈。
王涛表示,“两地在数字经济人才培养交流方面已经有一些好的探索。”但建议可以往更深的方向挖掘,“要引导两地高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多地往数字化转型,培养更多的应用型市场化人才。”
王涛认为,两地高校都很多,但是我们的数字人才还停留在传统制造业人才上,数字化应用还没有凸显出来。现在,不少企业还处于建硬件设备、信息系统等收集数据阶段,但在应用推广上,比如数字资产的认定、经贸方面和金融方面的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要让更多人才认识到应用的重要性。”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霞 白洋 刘飞 陈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