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01月23日

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4个月

高标准农田“长”出完整产业链

“莫小仙”崇州生产基地车间内正火热开工

“闻着柚香踢足球,吃着柚子看比赛,足球第一村之旅,真是不虚此行!”在新都三河村,从成都专程来打卡的陈先生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点赞。每年村里都会定期举办足球联赛,能够吸引20多万名球迷和游客来此。借着体育赛事和乡村旅游,川西坝子上小小村庄的产业融合发展得风生水起。

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城乡融合的重要举措。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超大城市城乡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成都提出了“七个融合”,其中围绕“产业融合共兴”,成都将积极推动三次产业资源跨界配置和多业态融合发展,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建圈强链,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协同提升城乡经济发展水平。连日来,本报记者实地探访,且看成都各地如何以产业融合推动城乡融合?

高标准农田

为产业项目提供原料支撑

走进崇州桤泉粮油加工园区的“莫小仙”崇州生产基地,记者看到,一批批发往外地的自热方便食品正在加紧装车;车间内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百余名员工正忙碌着打包、装盒、封箱……“我们这3条生产线主要生产自热米饭、自热火锅等自热产品。”“莫小仙”崇州生产基地车间主任侯红梅介绍说,自去年11月项目一期正式建成投产以来,3条手工生产线每天8小时满负荷运转,日均产量约在20—25万盒。

去年6月底,崇州市与上海莫小仙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签订自热方便食品生产基地投资协议;7月,进行生产车间水电气配套建设;9月,90名本地居民入职岗前培训;10月,3条生产线开闸试运行;11月,一盒盒自热式方便食品从自动生产线上“鱼贯而出”,项目一期正式建成投产……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时4个月。

“崇州拥有几十万亩高标准农田,种出的大米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材料。”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

农产品加工价值链的含金量有多高?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加工的产品主要供应盒马鲜生、沃尔玛、家乐福等知名线下商超。”据了解,按目前的生产规模,项目一期将实现每年3亿元的产值。项目二期计划于2024年10月开工建设,2年内建成投产,预计实现年产值超15亿元。

以农促旅以旅兴农

农旅融合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元旦过后,去年认养的蒲江县铁牛村阿柑果园果树的市民纷纷入园“开盲盒”,现场采摘美味的柑橘,享受闲暇的田园时光。看着挂满枝头的柑橘个头饱满圆润、皮质细腻,市民黄女士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棵树从开花到结果,我和家人一起见证了它的成长,今天带家人来采摘,非常有意义。”

这几年,一群成长经历和专业背景各异的新村民逐渐聚集于此,在他们的带动下,围绕一颗柑橘,制作的阿柑果酱、精品巧克力、阿柑酥贝、天然果酒等衍生产品纷纷问世,也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为了让更多人群参与生态种植,新村民推出了“柑爸柑妈”计划。“希望通过‘柑爸柑妈’计划,建设一个跨越城乡、链接城乡的阿柑生态社区。”铁牛村“柑爸柑妈”计划主理人黄宁宁如此说。

随着计划的实施,这片生态沃土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到铁牛村来打卡。铁牛村党委书记徐帮淼告诉记者,预计2023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1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万元以上。“对村民而言,这才是摸得着、看得见的收获感和幸福感。”徐帮淼表示。

开发新场景

力争休闲农业营业收入破470亿元

“产业融合共兴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物质基础。”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具有“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典型特征,农村地区面积占比达91%。今年,成都将全面启动千亿级现代都市农业集群培育提升行动,延链布局农机装备、智慧农业、农村电商、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态,开发休闲观光、文化创意、运动康养等新场景,力争休闲农业营业收入突破470亿元。

此外,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富引领功能不强、部分村民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还将开展“村庄经营计划”试点。同时,支持集体经济组织承接技术要求简单的小型公益设施项目、参与高标准农田等设施后期运营管护,引导村民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家园。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粟新林 文/图

--> 2024-01-23 粟新林 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4个月 1 1 成都日报 c127038.html 1 高标准农田“长”出完整产业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