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内蒙古包头市民小唐看到一个名为“春节补贴正在发放”的链接出现在某聊天软件的朋友圈。小唐把链接发送到了好友群,李女士看到好友群发来的红包,点开后看到一个“开抢500元代金券”的链接,李女士点击链接后发现中了“头等奖”。于是,她按照要求输入个人银行卡等信息,并扫描了二维码。几分钟后,李女士银行卡上2.6万元资金就已被全部划走。
包头市公安局电信网络犯罪侦查局民警闫丽霞提示,过年领红包,大家要提高警惕,以下这些“红包”千万领不得——
1、需输密码的红包
聊天软件好友发来一个红包,点开时却提醒需要输入密码。遇到此类红包,请及时退出,免得造成金钱损失。
2、需填写个人信息的红包
这类红包在领取时,需要输入手机号、姓名、银行卡账号等信息,这是不法分子设下的陷阱,正规的聊天软件红包点击就能领取。
3、需转发的红包
在点击此类红包后,页面提示需要转到其他聊天群或分享到朋友圈才能领取。一旦遇到这种需要转发再领取的红包 ,需要提高警惕,以免上当受骗。
4、带有诱导性转发语的红包
这类红包链接往往会被包装成各种容易让人上当的形式,比如一条逼真的语音消息、邀请加群提示、“我已经领到了”等,通过各种说辞诱导用户点击。
5、冒充官方的红包
不法分子伪造页面内容,冒充官方,以热点事件为幌子,编造虚假“利好消息”,再以“大额红包”为诱饵,欺骗和诱导用户进行点击。据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