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01月26日

金融大咖齐聚成都 共议如何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如何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的力度、精度、准度、效度,成为题中之义。

1月24日,以“数智普惠赋能实体”为主题的交子千年系列活动——普惠金融创新发展(成都)大会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大会吸引了多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金融机构、科技公司、行业协会、政策性金融产品运营机构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代表参加。会上,嘉宾聚焦普惠金融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探讨普惠金融发展模式,交流金融改革创新心得,分享政策性金融产品运营实践经验。

推进数字普惠金融

打通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我国对小微企业、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和服务强度呈现增量、扩面、提质、优化结构的可喜态势,以金融的普惠性有效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如何更好地推进普惠金融的高质量发展?会上,亚洲金融协会创始秘书长、中国银行业协会原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在主旨演讲中指出,“金融之美在于惠及社会大众,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做到授人以渔、优化金融结构、发展数字普惠、提供适配产品四个方面重点发力。”杨再平认为,普惠金融有别于财政扶贫,也有别于慈善事业,它的要义在于授人以渔。体现在经济生活中,就是要支持大量的小微企业,或者说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小微经营主体是普惠金融的重要服务对象,也是授人以渔的重要载体。支持小微经营主体的可持续发展,使没有原始财富积累的人成为企业家,是普惠金融很重要的体现。

此外,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关键要为服务对象适配“数字化的金融春雨”产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金融是要有技术的,主要是信息技术。”杨再平表示,数字普惠金融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如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提供便捷、安全、低成本的金融服务。数字金融是普惠金融的利器,它能够破除物理和时空的局限,不依赖于物理的大堂,还具有大数据信息、区块链征信、智能化处理、成本和风控等方面的优势。

知名经济学家、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围绕“以金融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升级发展”进行了深度解析。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支持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更好地在金融创新方面支持实体经济升级发展,是首先应该考虑的重要命题。贾康表示,应以金融机构和产品的多样化改革,形成无缝对接的金融—资本市场,通过“多样化”支持创业、创新中的各类融资需求,促使各市场主体抓取不同产业、不同类型企业发展中的机遇。

加快普惠金融产品创新步伐

促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多地政府出台一系列针对性政策和措施,多角度、多层次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普及率和可达性。为更好地交流创新思路和实践经验,本次大会还举办了“普惠金融产品创新运营沙龙”,邀请北京、重庆、深圳、广州、武汉、杭州、南京、西安、青岛、长沙、郑州、烟台、潍坊等城市的普惠金融产品运营管理机构与成都蓉易贷、农贷通、科创贷、壮大贷、文创通、交子信易贷、知贷通、银政通、绿蓉融等普惠金融平台管理机构代表同台交流,旨在搭建一个开放的政策性金融产品交流学习平台,推动全国各地共同探索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主持下,来自南京联合产权(科技)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文创板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郑州郑好融征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市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和成都市融资再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等政策性金融产品运营管理机构相关负责人纷纷发言,分享了各自的成功经验和心得体会,并就如何加强政策支持、优化监管环境、提高金融服务可获得性等问题展开交流。

与会者认为,政策性金融产品是实现普惠金融目标的重要工具。为进一步推动政策性金融产品的发展,与会者还倡议,建立一个长期的交流与合作机制,以便各参与方能够持续分享信息、资源和最佳实践,加快普惠金融产品创新步伐,促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 2024-01-26 1 1 成都日报 c127207.html 1 金融大咖齐聚成都 共议如何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enpproperty-->